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详情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经济日报 / 2025-04-28 10:20:4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文选》第一篇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明确了思路方法,也为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晶,习近平经济思想从价值立场、知识生产方式到目标指向都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逻辑,不仅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窠臼,更在实践中形成了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原创性理论范式。
 
  在价值立场上,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观点,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重塑知识体系的哲学根基。西方经济学将人简化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子化个体,既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更遮蔽了经济活动的伦理价值。习近平经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根本命题出发,创造性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观点,将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起点从“抽象个体”转向“现实的人”。
 
  比如,对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包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他们自己选择,不能采取强迫的做法”“有序引导增量人口流向”等。又如,针对西方宏观经济学唯GDP的缺陷,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明确要求“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优先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健康权,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打牢了哲学根基。
 
  在知识生产方式上,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形成新的知识生产方式。与西方经济学从假设出发、以模型驱动构建“黑板经济学”的知识生产方式不同,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又以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创新,形成了“问题导向—实践检验—理论升华—实践依循”的完整链条。
 
  比如,理论源于对人民实践的总结提炼。《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指出:“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又如,理论创新经由实践检验迭代升级。以农村改革为例。随着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化,党的“三农”理论内涵也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中不断丰富。《坚持所有权、保障承包权、用活经营权》指出:“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这反映出我们党基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变化,深入推进理论创新的主动和自觉。
 
  在目标指向上,习近平经济思想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最终落脚点。西方经济学将资本增殖作为理论创新的根本目标,其知识体系本质上是为资本扩张服务的工具。例如,西方主流经济学以“帕累托最优”为理想目标,但其理论内核默认了对分配不平等的接受,在实践中往往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形成繁荣与贫困并存的撕裂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将理论创新的指针对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一目标设定不是抽象的价值宣示,而是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建构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安排。
 
  习近平经济思想突破西方经济学“市场—政府”二元对立框架,在初次分配中激发不同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在再分配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在第三次分配中立足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自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财富共享,最终使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形成合力,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在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凸显“人是发展的目的而非工具”的价值内核,并以理论创新回答了“共同富裕何以可能”的时代之问。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