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余斌讲中国经济:挑战与出路 详情

余斌讲中国经济:挑战与出路

2025-04-27 14:27:44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局面,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今天,我和大家围绕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出路谈几点看法。
 
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4—2035年,按照现行汇率和价格水平测算,我国GDP年均增速达到4.53%,到2035年人均GDP才能超过2万美元的发达国家门槛值。要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年均经济增速则需要保持5%以上,且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在经过了三年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集中暴露和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之后,实现这一目标面临多重挑战。
 
从国际比较看,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77.2%,2022年下降到70.6%,2023年进一步下降到65.4%。我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份额连续两年下降,是改革开放40多年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而美国面临通胀压力,由此导致中美两国GDP名义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二是美联储为遏制通胀持续大幅度加息,导致美元不断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兑美元出现贬值。总体上看,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差距持续缩小的中长期趋势并没有改变,但个别年份出现反复在所难免。
 
2023年年底,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就“中国能否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对全球35位重要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5位、占43%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13位、占38%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7位、占20%的受访者持中性态度。同时,分析美国企业研究所、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等10家智库近一年来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对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和持否定态度的各占一半。
 
不仅如此,“中国见顶论”“中国衰落威胁论”广为流传。这些观点认为中国国力已经达到顶峰并开始下降,不仅难以超越美国,而且即将走向衰落的中国将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威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挑战,如债务困境、国企效率低下、民企融资难、资源耗尽、粮食安全压力加大、人口红利消失、创新动力不足、外部环境恶化等,“中国经济已步入改革开放以来最漫长的减速期,面临着最严重的大国衰落”。
 
此外,美国极力渲染“中国产能过剩论”。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倾向于刺激生产而非消费,导致内需疲软和产能过剩;为扭转经济困境,将国内廉价商品销往全球,且背后有中国政府廉价贷款等支持;产能过剩不仅存在于清洁技术等新兴行业,甚至遍及整个工业部门,威胁美西方和新兴经济体,对各国企业、就业乃至市场经济构成生存威胁;这是继20多年前冲击全球制造业后的“中国冲击2.0”。
 
我国经济运行究竟面临哪些困难?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以下六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有收入作为支撑的消费需求不足,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不足,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不足。
 
二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在实地调研中两方面情况比较突出: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在地方政府“内卷式”招商引资的推动下,生产能力快速扩张,明显超过现有需求水平;另一方面,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过程中,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钢铁、水泥、建材、家具、家电等行业需求明显收缩,而产能调整相对缓慢。
 
三是社会预期偏弱。部分民营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不想投、不敢投、不愿投,躺平甚至外逃。一些普通群众对未来收入前景持有过度悲观的预期,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提前还贷等。
 
四是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在化解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中小银行风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各地区进展、成效存在差异,部分地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五是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但地区封锁、行业分割、行政垄断等相关案例时有发生。同时,美对我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大院铁幕”等,导致一些行业面临“卡脖子”风险。
 
六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主要表现为全球经济增长相对低迷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蔓延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