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两个结合”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北京日报 / 2025-04-22 11:24:47
对马克思主义的广义与狭义理解
对于“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以及后来继承者的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则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我们讲“两个结合”,处于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是指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还是指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马克思主义?
从语义逻辑上,“两个结合”中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对象是“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中国”二字,那么“马克思主义”是不包括中国因素的,应该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之外的马克思主义。如果包括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却再去同“中国”的实际结合就显得不通了。
从理论发展上,“两个结合”不是一次性能够彻底完成的任务,是需要不断推进的。已经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既是“两个结合”的阶段性成果,也是要进一步通过“两个结合”而继续发展的。邓小平1956年曾说,“一个国家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如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从历史来看,毛泽东提“第一个结合”时,指的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很显然不包括“毛泽东思想”。而在后来所提的“结合”中,如果对马克思主义比较妥当地和周延地看,应该将已经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纳入其中。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并且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宝库里面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