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准确理解“两个结合”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详情

准确理解“两个结合”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北京日报 / 2025-04-22 11:24:47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两个结合”中处于主导地位,准确把握“两个结合”,首先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者注意到在目前有关“两个结合”的讨论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注是一个相对薄弱甚至是被忽视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探索的时代表达
 
  “两个结合”当今有规范的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这一规范表述中的标准用法。然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自提出“第一个结合”之后,这个概念曾有多种表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们有时也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的提法。“马列主义”,可以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简称,一般多在非正式场合、口语中使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两者的使用情况是不一样的。总体上,新中国成立前,我们使用“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频率差不多。比如在《毛泽东选集》中,两者的使用次数几乎相当。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使用频率明显高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如收集新中国成立后著作的《毛泽东文集》6、7、8卷就明显出现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次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五六倍。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是更主流的用法。
 
  关于“基本原理”,有时也使用“普遍真理”“普遍原理”的提法,还有用“基本原则”的。总体情况是,新中国成立前几乎全用“普遍真理”。比如,《毛泽东选集》中几乎没出现过“基本原理”的用法。新中国成立后,两者开始并用,但“普遍真理”还是多一些。改革开放后,“基本原理”的用法开始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中,基本不使用“普遍真理”。
 
  对一些特殊用法也要注意。一是句中有没有“的”字。过去“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加“的”字,现在“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原理”之间一般不加“的”。是否加“的”字,从中文语义上并没有实质区别,但却有表达的精确或者精简与否的区分。二是有单用“马克思主义”而不缀“基本原理”的情况。如邓小平说过,“我们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另外,“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些变通的、特殊的、场合性的表达,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总体上,过去常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现今标准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些表达,虽然它们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却体现了我们认识上的更加深刻、表达上的更加精准。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