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日报 / 2025-04-17 14:48: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将《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等文章联系起来学习、贯通起来领会,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法治建设,能够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从而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强化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强调,“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在2018年11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在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这对涉企法治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涉及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多个方面。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良法善治、依法行政、依法治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维护秩序是法律的重要目标。通过秩序的稳定保障交易安全,能够提供最大程度上的确定性。政策越明确、规则越清晰、市场越可信,民营企业家的市场预期也将越准确、越稳定,商业交易也将越安全,市场氛围也会越活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史,是一部在法治护航下不断奋发进取的开拓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统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一体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从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到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再到修改反垄断法,依法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涉企行政行为日益规范,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
还要看到,当前部分领域仍存在“一刀切”执法、运动式执法、过度执法、趋利性执法等现象,对民营经济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必须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督促依法行政。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快建立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及时废止、修订被改革实践所证明的不合时宜、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也要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执行方案,建立有效的政策衔接和灵活的政策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反馈,确保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