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25-04-09 13:28:15
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开放
面对重构形势,我国出口市场结构、产业发展重点、市场开放等都需要相应做出适应性变化。同时,面对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拓展新兴市场的机遇,我国要以更大力度推进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依托市场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开放。在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平台对更宽领域开放进行先行先试。继续扩大自主开放的范围,在扩大多边开放和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对最不发达国家实行单边关税减让等优惠措施,拓宽我国在新兴市场的经贸合作空间。抓住全球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
第二,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制度型开放要求我国主动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关键领域改革。一是持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总结、复制、推广成功经验,为国际资本创造更广阔的投资空间。二是切实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监管水平与服务能力。三是继续推动加入CPTPP和DEPA等更多的国际经贸协定,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这不仅有助于我国更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还能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第三,深化新兴领域的开放,培育发展新动能。探索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规则规范试点,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率先在自贸试验区等开展数字贸易监管、数据跨境流动等试点,探索建立既符合我国数据安全要求又能促进数字贸易繁荣的规则体系。进一步深化在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新领域的开放,进一步鼓励和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新动能。
第四,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开放均衡发展。加强国内各地区开放政策的统筹协调,避免政策碎片化,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对外开放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先发优势,深化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放,以“产业开放+园区开放”为突破口,围绕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强培育中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完善陆海联运通道、中欧班列等交通物流网络建设,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和劳动力优势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第五,扩大多层次国际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通过推动与伙伴国共建产业园区、国际产能合作等项目建设,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继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制造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产业对接与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第六,统筹发展与安全,稳定开放与防范风险协调并进。完善对外投资审查、贸易救济等机制,防范外部风险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建设,建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覆盖的协调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球产业链重构下我国稳外资的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24CJY065)阶段性成果)
作者:蒙双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