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数字金融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动力
北京日报 / 2025-04-08 10:15:30
传统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面临的挑战
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间接融资比重还在提高。进入发展新阶段,传统金融服务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逐步显现。
首先是传统金融服务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匹配问题。一是风险不匹配。传统金融服务要求收益确定性与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存在矛盾。二是期限不匹配。传统金融服务注重短期稳定现金流收益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长周期存在矛盾。三是商业模式不匹配。科技企业以知识产权、技术、数据等无形资产为核心,与传统金融服务以固定资产抵押物确定贷款额度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矛盾。
其次是传统金融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一是产业特性不适应,传统金融体系更为适应成熟的规模化产业,通过大规模集中化融资获得比较稳定的现金流收益,而对新兴产业缺乏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融资渠道不适应,科创企业早期需要风投、创投支持,而传统金融体系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三是风险分担不适应,传统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如政府担保、风险补偿,导致对科创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再者是新质生产力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新质生产力涉及科技创新特别是前沿技术,市场前景和商业模式难以量化,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进行风险评估。二是科技创新专业性强,而金融机构缺乏对科技有深入理解的专业人员,很难准确把握企业科技含量,更难以对技术和市场前景作出准确判断。
最后是政策和监管体系不完善问题。一是配套政策不健全问题。比如,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需要在科技公共信息共享、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方面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二是监管模式不适应问题。新质生产力涉及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模式,现有金融监管框架可能不完全适应,导致金融机构在支持新质生产力时面临合规压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