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详情

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经济日报 / 2025-03-31 09:36:58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总体运行平稳,业务收入稳步提升,利润总额保持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出海步伐加快,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数字产业集聚态势明显。2024年,东部地区数字产业收入同比增长6.5%,占全国比重的73.6%。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数字产业收入分别增长4.2%、0.8%和2.5%。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四川、福建、安徽和湖北数字产业收入规模前十大省份占全国比重达81.5%,对全国数字产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9.5%。围绕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数字领域,已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产业集群通过企业集聚,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还能整合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动力,优化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数字产业集群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从事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的企业主体及其相关机构等组成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数字产业集群高度依赖信息网络、互联网平台开展协同制造,通过数字化方式对集群活动进行管理,并以此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以及企业、机构等主体参与集群建设。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分析,东部地区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的集聚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是光电子、算力等产业集群的集聚区。我国有四大典型数字产业集群,一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北京市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强劲的研发创新能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是国家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二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上海、深圳、京津冀等地形成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三是光电子产业集群。湖北已经集聚特种光纤、光电芯片、激光材料与器件、新型存储器、显示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世界级光电子产业集群。四是算力产业集群。贵州、内蒙古等西部地区,依托绿色能源优势,加快建设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算力产业,加快形成算力产业集群。
 
“我国已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介绍,京津冀地区依托科研资源密集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长三角地区凭借制造业基础与数字生态,构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广州为核心,在消费电子、智能硬件、数字经济创新等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成渝地区则依托人口红利与政策支持,快速崛起为西部数字经济高地。这些集群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要素集聚,日益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
 
当前,我国数字产业集群仍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同质化竞争、集群生态化发展乏力、缺少领头企业等问题。对此,专家建议,各地政府应制定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空间布局,引导资源向集群倾斜,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据了解,工信部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高婴劢认为,应推动地方结合不同产业发展特点和本地实际,系统梳理区域性数字产业图谱,瞄准优势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打造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同时,加强生态圈层建设,培育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力、市场主导力、产业生态控制力的数字产业领航企业,打造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组织、应用和产业生态,掌握关键技术话语权,发展先进管理模式,构建优势产业生态圈。
 
“要促进数字产品消费升级,支持数字企业出海,拓展全球市场,打造数字消费国际知名品牌,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赵刚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