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保障
学习时报 / 2025-03-24 10:05: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并多次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能否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关系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也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成效。
深刻认识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必须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这充分表明,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之义,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并逐步形成了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内在要素的规律性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能否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不仅事关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更关系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新发展格局构建。因此,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关键所在,必须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中不断强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蓬勃发展起来的,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这充分表明,只要给予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它们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激发自身潜能、用好比较优势、形成竞争胜势。公平竞争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形成有效市场的必要条件。实践充分表明,民营企业是市场选择出来的,具有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在推动创新、感知风险、预判市场等方面具有独特基因和比较优势。当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此,要着力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更好发挥其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维护企业发展权益的重要基石,必须在健全中国特色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同时要认识到,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违法行为,都不能规避查处。这充分表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本质上要依靠依法合规予以有力保障,离开依法合规这一基本前提,不论是享受“超额优待”还是遭受“不公歧视”,都不属于公平竞争,都不符合企业发展长远利益。公平竞争不仅是市场规则问题,更是企业基本权益的实现路径。一般而言,企业发展权益的核心在于财产权、经营权和创新收益权,但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实现上述权利的基本前提。当前,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更好维护企业发展权益,在更好发挥战略引导作用、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为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制度性保障。
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必须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高效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这充分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好的治理结构将有利于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决策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增强企业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理论上,市场机制可以通过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和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产生作用。民营企业在上述领域参与公平竞争,将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控制权、管理权配置效率。当前,民营企业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做支撑,很难在更大风浪中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要着眼更好帮助企业提升治理水平,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