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内涵、实质和方法
人民日报 / 2025-02-28 13:59:53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贯彻落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导向作为谋划改革、促进发展的抓手,不断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不断培育发现和筛选问题的眼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培育发现和筛选问题的眼光,首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运用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抓住真正问题、把握深层问题的辨别力和敏锐性。同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现实问题的发现,只能来自现实本身。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形成发现和筛选问题眼光的基础。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1988年,习近平同志一到福建宁德赴任,就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逐步形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带领宁德党员干部群众“滴水穿石”“弱鸟先飞”。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12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谋篇布局。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是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现。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摸清改革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革举措,使其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需要,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到实处。
不断强化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注重研究和分析问题,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从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到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把问题研究深、分析透,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为此,要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目标导向有机结合起来,在统筹把握中提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目标导向,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而矛盾是具有系统性的。统筹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内在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目标是指南针,问题是突破口。问题导向是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思考工作的切入点;目标导向是从要实现的目标出发,谋划长远和整体工作思路。统筹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既要从目标倒推,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又要从紧迫问题入手,牵住“牛鼻子”,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在研究和分析问题时,只有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目标导向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做到当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兼顾、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才能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以全局观念谋划各项改革发展举措,使其协调配套、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
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所有实际能力的获得都要靠实践”“大家一定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这方面,关键是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智慧和力量。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到人民群众中求教,是我们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强调“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就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同群众交流,向群众请教。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带着感情向群众认真学习,带着问题向群众虚心求教,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干部对群众敞开心扉,群众对干部就会无所保留,好点子、好办法就会在面对面交流中形成。要通过解剖麻雀、典型分析等方式,深入发掘人民群众创造的好点子、好经验,并在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梳理归纳、提炼总结,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群众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广大党员干部要扩大联系群众的覆盖面,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这样才能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坚定紧盯问题不放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说老问题没处理完,新问题就可以歇一歇、放一放。解决老问题是当务之急,但也要重视新问题,得同步抓。”新征程上,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是老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及其诸多表现形式;也有大量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出现的新问题,如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还有发展站上更高台阶后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如新旧动能转换等。多数情况下,新问题和老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截然分开。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这决定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有紧盯问题不放的决心,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动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为此,要保持战略定力,锤炼务实作风,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盯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解决问题作为检验能力水平的试金石。要砥砺担当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和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实践中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问题解决和改革落实。还要树立世界眼光,胸怀“国之大者”,把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联系起来全面考虑、整体考量,拓宽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国际视野,找到解决问题、推进事业发展的科学路径。
新征程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作者:杜飞进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