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理解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02-07 10:31:56
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系统性推进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始终秉持系统思维,坚持用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科学把握内部要素和整体结构的耦合关系,明晰社会各主体、诸要素都事关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样态。因此,系统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紧盯技术链条和经济领域,更要促使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多主体共同关注、全社会共同发力的整体格局,以观照底层生态和深入科学实践来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创新。新质生产力不是单纯的技术形态创新,更体现为观念形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这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观念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深化和实践走深,要统筹好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隐性同显性的关系。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因此,要辩证认识与科学处理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过程与结果、有为与善为等内在关系,多一分静气和定力,避免急躁思维和功利思维,以科学观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是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创新命题,更是改革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这要求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不断释放改革活力和创新动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体系。要从积极健全与之配套的体制机制入手,以健全服务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痛点,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良性互促的正向循环,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韧性。
三是积极推进数智技术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当前,数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层支撑、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因此,要通过关键数智技术引领,不断优化关键要素的供需配比、结合方式和耦合关系,促使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质量、结构、动能和模式随着数智技术的迭代升级而持续发展。
四是大力促进人才资源跃升。人才是沟通产业发展需要和教育培养供给的桥梁纽带与核心要素,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因此,要通过教育、科技和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的调整适应,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协同互促,在深刻契合新的技术要素及其整体性影响的基础上,强化人才对技术运行基本原理和迭代趋势的理解、把握与运用,持续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五是持续优化整体社会氛围。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在扎实健全各种硬件条件的同时,也十分需要积极营造适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在鼓励创新、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科学评价等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技术涌现和新产业变革,不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激活新动能、培育新优势、创造新模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涵及规律研究”(22BKS039)阶段性成果,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1月24日发布文章,作者阎国华,系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