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重点
经济日报 / 2024-12-26 11:01:48
构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条件和优势
从宏观调控体系向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转型升级,不仅是时代之需,更是发展之要,而构建这样一套体系所需的基础条件同样至关重要。综合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构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所需的多方面条件,不仅拥有稳固而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还兼具独特的体制优势、科学的方法论以及长期的实践积累等要素。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助于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众多政策有效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家应对重大任务、解决复杂问题、推动关键项目时的强大执行力。各部门能够迅速协调、统一行动、形成合力,从而确保战略决策迅速落地并取得实际成效。这一优势已经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攻关、重大工程建设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构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供重要保障,使得我国能够构建更为立体丰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效集中宏观经济政策、其他经济政策以及非经济性政策的调控力量,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多类政策有效形成合力。
坚持系统观念和抓主要矛盾的科学方法有助于宏观经济治理准确锚定核心目标。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能够从全面、整体、关联的视角剖析问题和寻求对策,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进而探索出更为精准有效的解决之道。抓主要矛盾是应对复杂问题的重要工作方法,如果从源头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其他次要矛盾也会迎刃而解。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更好地将宏观经济治理的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处理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宏观政策和改革举措之间的关系。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多重目标中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找到核心目标,以重点领域或重点目标的突破来带动整个宏观经济治理效果的改善。
兼顾多重目标和统筹多项政策的长期实践有助于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扎实落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构建的宏观调控体系与西方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明显不同,在调控目标与调控工具上突破了单一目标、单一工具的调控框架。在政策工具上,我国宏观调控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短期稳定政策,还包含五年规划等长期增长政策以及多种结构政策。在政策目标上,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与以短期经济和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的西方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包含三大宏观调控目标。一是短期经济和金融稳定目标。经济稳定即“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金融稳定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二是长期经济增长目标,即“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经济结构优化目标,即“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可见,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围绕短期稳定、长期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等维度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具备更强的政策统筹能力。兼顾多重目标与统筹多项政策的实践优势,有利于我国在宏观经济治理中构建更全面更系统的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政策统筹优势,从而更有力地保障宏观经济运行。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