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着力点 详情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着力点

新华日报 / 2024-11-19 15:14:51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要求相比,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制度规则建设、监管能力和水平、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空间。基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总体部署,从“推动市场基础制度和规则统一、促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完善流通体制、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将是未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着力点。
 
  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是资源要素、商品服务能够顺利循环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推动产权保护制度规则统一。一方面,政府要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财产权,增强人民群众财富安全感,公平对待不同所有制经济,确保企业和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安全依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司法部门要强化司法协调,健全统一规范的产权纠纷案件司法体系,统一司法标准,完善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畅通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对接机制。其次,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制度,禁止地方政府私自层层加码,从而加重市场分割。最后,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审查机制,确保《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增加经营主体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成本。在数字经济时代,要完善互联网相关的不正当竞争条例。
 
  促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至关重要。第一,构建统一完善的监管法治体系。在已有的法律框架内,出台具体的执行规定和执法指南,细化相关法律法规。第二,推动多元治理新模式,形成市场监管合力,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鼓励行业协会、消费者、新闻媒体对经营主体开展监督评议,坚持依法监管的原则,作为政府进行市场监管的有益补充。第三,建设统一的综合执法监管制度,完善部门协调制度,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监管执法协作机制。第四,随着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监管部门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加复杂多样,应当不断创新市场监督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首先,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建立城乡、区域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比如,推动外来劳动者逐步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推进资本健康发展。健全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明确资本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定位。加快建设全国性资本证券市场,确保各经营主体在统一的政策框架下跨市场进行信息沟通,从而高效整合全国资源。最后,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建立和完善土地产权体系,加快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完善土地价格体系。大力推动国有与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允许依法取得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通过转让、出租、抵押等方式纳入现行市场体系,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要完善要素市场制度规则,将要素市场化程度和区域流动程度纳入考核指标。
 
  完善现代化流通体制。首先,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根据当前流通领域面临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我国流通体系能够在法律约束下有效运转。其次,完善物流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社会流通成本。既要完善城市物流体系,也要协调推进乡村地区物流设施建设,确保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推动城市流通体系升级,加快现代物联体系建设,推动物流要素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物流体系线上线下交互联动;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农村市场建设,改善农村市场,对农产品预处理和冷链运输系统,政府要给予一定公益性支持,激励头部企业打造农产品供应链。最后,流通领域作为资本周转和要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协调发展,利用现代化流通体制促进商品价值的实现。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社会总需求包括投资和消费两个部分,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就是要形成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方面,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健全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具体来说,要把握正确投资方向,重点聚焦我国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具体来说,从供给层面看,大力发展高质量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消费选择,打造新的消费热点,以注重质量、打造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健康、绿色、安全等领域转型,形成消费新模式,培育消费新业态。从需求层面来看,要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保障,进而形成有效需求,激发消费活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的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作者:孙一帆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理论研究基地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