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瞪羚企业发展环境
学习时报 / 2024-11-04 10:38:40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这是在独角兽企业之后,中央首次明确表示要支持瞪羚企业。我们要深刻认识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的重大意义与内在逻辑,科学把握当前我国瞪羚企业发展的特征、趋势和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瞪羚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培育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微观支撑。
深刻认识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的重要意义。瞪羚企业的高成长性特征为其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商业动态的学者借瞪羚这种动物“个不大、跑得快、跳得高”的特征用来描述创业后跨过“死亡之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目前,关于哪些企业可被称为瞪羚企业,衡量标准多是基于企业规模、年龄、就业和收入增长,尽管量化标准和实证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经济体中瞪羚企业的增长和就业贡献数值差异较大,但其支撑增长、壮大产业、创造就业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目前,理论界对于高增长的因素仍存在分歧,但多数研究认为早期投资者、财务资源、技术能力、研发投资以及企业家的作用更加重要,股票市场的作用则相对有限,更不能用“好运气”来解释瞪羚企业的高速成长。
由于瞪羚企业多扎根新兴产业、倾向于采用颠覆性与可扩展的商业模式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在各国的发展进程中都得到高度重视。在国际层面。美国的《硅谷指数》早在1995年就把瞪羚企业数量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开展了长期跟踪,美国政府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2007—200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合作推出瞪羚企业标准后,欧盟不仅设立了创新基金、区域发展基金,还建立了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欧洲企业网络等,为瞪羚企业提供资本和平台的专门支持。新能源、医疗、环保技术领域的瞪羚企业也为欧盟成功培育新兴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内层面。随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于2003年率先实施“瞪羚计划”,我国于2022年出台推荐性国家标准《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瞪羚企业在国内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虽然“瞪羚企业”进入我国政策话语体系较晚,但深圳电子信息、安徽智能语音、苏州纳米技术等不少地方产业集群的崛起都与瞪羚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
不论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还是更好地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都需要瞪羚企业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版图正在加速重塑,在引发链式变革并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同时,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关键。这不仅为瞪羚企业的大量涌现创造了有利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也使国家更重视对以创新为引领、以高水平人才与高能级资本为驱动的瞪羚企业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在新征程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需要瞪羚企业在技术、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上引领创新,肩负起未来行业领军企业的使命。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提升全球产业地位与竞争位势,需要瞪羚企业更好发挥优化市场结构、促进优胜劣汰的作用,在加快商业动态新陈代谢、更好适应国际变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推动产业向更高附加值、更高利润率的方向和模式迈进。
准确把握我国瞪羚企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我国瞪羚企业的发展既包含各国瞪羚企业发展的普遍特征,也呈现若干个性化特征。从共同特征看,都在跨过创业初期的“死亡之谷”后实现爆发式、裂变式增长,在几年内就能实现营收数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都注重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或管理创新,一些智能科技领域的瞪羚企业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从而获得爆发式增长;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创新氛围浓厚、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地区,美国的主要大都市区和我国的创新高地与科技中心,都有不少瞪羚企业集群。从个性化特征看,我国的瞪羚企业往往是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政策驱动对瞪羚企业的高成长性至关重要,不仅体现在研发项目上,也体现在成果转化、市场开拓方面;市场规模优势明显,瞪羚企业可以迅速依托本土强大市场快速崛起;创新模式更为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等不断开拓市场。
近年来,我国瞪羚企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并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新趋势。一是加速向新质生产力的质态和领域集中。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瞪羚企业集中在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生物科技、软件服务、健康科技、电子商务和企业服务领域。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瞪羚企业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多数分布在生物科技、企业服务和人工智能行业,并覆盖新能源、软件服务、健康科技、集成电路、激光、科学仪器等多个领域。二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瞪羚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而且创新效率远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以武汉光谷为例,截至2023年,518家新认定的瞪羚企业专利拥有量累计为24855件,每千万元研发经费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在有效发明专利方面,2020—2022年以0.08%的经营主体贡献了全市近5.77%的有效发明专利,2023年1—9月达到了9.3%。三是投资者信心增加带动企业融资能力持续提升。当前,创业投资总体上处于调整期,但越来越多的瞪羚企业获得了股权融资,反映出投资者对瞪羚企业发展的信心不断提升。从武汉光谷和南京市2023年的情况来看,前者瞪羚企业融资额占同期全省、全市获股权融资企业总数的40%与45.7%,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上市公司在全市上市公司总数中的占比达57.1%,较2020年增长11.6个百分点。四是本地集群化、跨区域发展乃至出海布局的趋势日益显著。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国家高新区内,瞪羚企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了产业生态系统。一些瞪羚企业开始通过贸易、绿地投资、并购、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进行更大范围业务布局,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例如,我国许多新能源汽车加快出海步伐,正在筹划甚至开始建立海外工厂,并在相关领域加大投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优势。
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加快促进瞪羚企业发展。理论和实践已经表明,一个区域的瞪羚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与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当前,瞪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市场准入限制较多、耐心资本供给不足、上下游联动成效不佳等方面。接下来,需重点针对其发展所需,集中发力、切实提效,为瞪羚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更优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一是前瞻性部署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必须努力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准入空间。一方面,按照“标准引领、场景开放、市场推动、产业聚集、体系升级”的原则路径,通过基建配套、技术推广、场景示范、平台建设、标准制定,打造更加适宜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准入环境,率先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加快构建绿色能源准入政策体系,积极扩大数字产品市场准入。另一方面,按产业类别分领域制定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实施方案,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一批新的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加强新业态新领域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形成标准引领规范准入、场景开放促进准入、协同监管保障准入的新格局。
二是增加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和长期资本供给。着力壮大耐心资本,综合用好股、债、期等各类工具,完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持续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发展壮大专业投资力量,着力提升机构投资者的科学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打通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的投资通道,扫除首次公开募股(IPO)退出渠道的政策障碍。引导地方优化财政出资引导基金的业绩评价考核标准,科学制定投资计划和基金规模指标,探索采取全生命周期整体核算、市场化估值的绩效评价方式。在市场向好时,强化对投入资本分红率(DPI)的考核;在市场下行时,提高再融资率的考核权重。对于通过考核的基金,允许其核销部分难以退出或投资失败的项目。此外,还需优化税收政策,更好解决基金税收等问题。
三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与企业融通创新水平。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瞪羚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牵头重大项目,强化交叉前沿领域的前瞻性、引领性布局。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机制,强化对衍生高成长性企业数量、间接新增税收、就业岗位创造和工资收入提升等指标的考核,淡化对许可转让收入、直接新增税收等目标的考核。推动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建设,以更好服务瞪羚企业培育和发展。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中合理合规适当向瞪羚企业倾斜。推动更多“链主”企业研提技术需求、开放应用场景、畅通协作配套,实现与瞪羚企业更深层次的融通发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