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向上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求是》2024/21 / 2024-11-01 11:08:54
动态看,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二、动态看,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观察宏观经济运行,除了看基本面的运行态势,还要关注动态的边际变化。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加快落实主要改革举措,加快实施存量政策,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实施,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提升了发展活力,增强了内生动能,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9月份以来主要指标边际改善比较明显。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稳步落地,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从生产端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1%,加快0.5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与1—8月份持平,结束了4月份以来逐月放缓的态势;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热度不减,国内出游人次、出游总花费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5.9%、6.3%。从市场价格看,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止跌上涨,10月中旬与9月中旬相比,流通领域50种重要生产资料中31种产品价格上涨、19种下降。作为供需状况的集中反映和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价格的回升释放出经济循环趋于改善、经济发展逐步向好的积极信号。
“两新”、“两重”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政策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也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三季度以来,“两新”政策加力扩容,3000亿元国债资金全数下达,相关配套细则和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两重”工作持续发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加快推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政策效能加速释放,有效激发了内需潜力。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4%,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比上半年提高6.8个百分点;9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0.5%,比上月大幅加快17.1个百分点,汽车类、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均由负转正。在需求端改善的同时,政策效应也通过经济循环向供给端传导,推动相关领域生产加快。前三季度,食品制造机械、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金属冶炼设备等与设备更新有关的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1%、34.6%、13.2%;新能源汽车、家用冷柜、房间空气调节器等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关的产品产量也保持较快增长。“两重”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实物工作量有序形成,为经济稳定增长注入更多动力。目前,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全部落实到项目;已安排体现“两重”性质和国家意志的重大项目1465个,支持沿江高铁、东北高标准农田建设、“双一流”高校、城市地下管网、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三北”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近期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连出台落地,提升了股市和楼市活跃度,股市回暖上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增加。9月份,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由上月同比下降15.3%转为增长32.7%;截至10月22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收盘价分别比9月份低点上涨21.5%、32.3%。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但相关指标降幅收窄,表明政策对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发挥了积极作用。前三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比1—8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收窄;新建商品房销售额降幅也收窄了0.9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十一”黄金周期间多地楼盘到访量和成交量上升,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逐步释放。
企业预期和信心逐步增强。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市场预期趋于改善,企业对下阶段生产经营总体看好。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49.8%,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1.2%,上升1.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一些重点监测的行业,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景气度都有所改善。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0%、52.0%,比上月上升1.3、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消费品行业PMI为51.1%,上升1.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活跃度提升,9月份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经营信心有所增强。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四季度的综合经营状况预期指数环比、同比分别上升1.2、1.1个点。调查的6万余家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中,预计四季度生产增速加快或持平的企业比重达84.4%,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