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详情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学习时报 / 2024-09-04 18:33:57

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十四个方面的系统部署,展现了我们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和不断发展、日臻精深的改革之道。要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和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注重各项改革的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推动各项改革在目标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效果上相得益彰,形成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国创会国际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应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围绕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加强对“文化”的本质、结构和功能,以及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二是围绕树立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独立自主且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学术建设和传播体系及能力建设。三是围绕落实“两个巩固”,把握好弘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四是围绕优化文化事业职能和提升文化产业品质与能力,推动文化工作主体高质量迅速发展。五是围绕完善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文化领域人才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国创会内刊执行主编、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指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决定》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之一,对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这项改革任务,至少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把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层面认识、把握和实施。二是持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发挥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三是通过发挥国际传播体系的能量和力量,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四是以“更有效力”的高标准构建国际传播体系,持续推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国创会碳中和智能化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肖炘以落实“双碳”目标为切入点,谈了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认识。他认为,全会关于落实“双碳”目标的要求可概括为“一个新机制,两个体系,三个制度”。一个新机制,即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两个体系,包括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三个制度,即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以此为突破,构建一条惠及全球的交易能源变革之路,一条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拓创新之路。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国创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指出,我国目前人才队伍庞大,但顶尖科技人才不足,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要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第一,坚持需求导向,实现产教融合与科教协同的有效贯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第二,建立以创新链为核心的评价体制,用好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指挥棒”。第三,加快完善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性文件与措施,推动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双向流动。第四,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持续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国创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认为,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内容。面对我国在部分领域依然存在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以前的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要把握科技规律,持续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充分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把握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李金波认为,《决定》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加以谋划,为进一步破解科技领域改革难题、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指明了前进方向。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红利,要围绕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谋划改革,创造更多新产品,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围绕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破解难题,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围绕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系统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林珊珊)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