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7-10 10:47:00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一是尊重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要注重科技创新人才的功能聚集,贯通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要跨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集成的鸿沟。培养既有科学家独立深邃的思考性又有工程师开辟技术路线的创造性,还有企业家对产业模式和市场风险的承担能力和驾驭能力的人才队伍。要对冲颠覆性技术的科技创新存在死亡之谷的风险,警惕科技创新性投资的归零效应。大国创新要注重均衡,避免“卡脖子”问题,对可能遇到的蜂王效应、修昔底德陷阱要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西方历史相比,不是一个简单的串联,而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协同发展的并联,并联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但也有选择上的困难。产业结构规律尤其要注重极化效应,即生产力的空间布局。资源配置和布局第一原则是效率,生产力的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应把要素和效率的提高、竞争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要培养创新中心发展极,带动经济的极化效应,其他地方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谋求发展。
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符合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新型生产关系提出了全面改革的要求,包括亟需建立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各方面作用的经济体制。要高度重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影响国家安全底线的而非经济范畴的重大科技,市场没有动力,就要重视发挥政府规划的作用;可以商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科技,市场和企业对此会更加敏锐,政府要起维持秩序的作用。要重视处理好市场中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关系。跨生命周期、跨产品周期、跨产业领域的创新,需要承担风险能力强、筹资能力强、持续投资和应对归零效应能力强的大企业进行;小企业主要在单一产品、单项技术的不同周期发力创新,小企业和大企业各有分工形成力量。大小企业不能简单理解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简政放权。要重视供给和需求均衡双向发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形成良性动态平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脱离市场需求的牵引。
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重视国际竞争的问题。高新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国际化特点,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取得先进领先地位。五是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性部门布局,要遵从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比较优势,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