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十五五”时期未来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详情

“十五五”时期未来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赛迪智库 / 2024-07-05 11:20:30
聚焦重点细分赛道。未来产业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涌现和变化,产业发展方向是持续动态调整的,各个细分领域发展速度也并非同步。建议要加快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建设前沿技术预见和技术调查平台,持续跟踪国内外前沿发展态势和技术演进趋势,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高潜能未来产业,并结合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需求开展重点赛道的长期和可持续研究。同时,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做法,统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资源,成立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更好把握未来产业前沿方向,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要通过评估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产业成熟度,增加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领域和删减未成功产业化的旧赛道,动态调整未来产业体系,为国家和地方适时调整重点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在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内容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速布局和发展未来产业热点赛道,但在缺乏科学论证和区域协调情况下,这有可能带来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需要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建议一方面要以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地区合理化布局,围绕“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发展路径,鼓励各地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加快构建“赋能型”和“产业型”等不同类型的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引导各地差异化布局未来产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在未来产业产业链环节差异化优势,引导和鼓励各地区通过共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培养高端人才、促进成果异地转移转化等方式,积极开展区域间未来产业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前沿科技的快速转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当前,我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多方面挑战。一方面,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导致许多有潜力的技术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技术孵化、场景打造、专利导航、标准引领等关键环节不完善,也制约了转化效率。建议加快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更大力度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扶持行业级、场景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设一批覆盖研究开发、中试验证、场景应用等全链条的未来产业中试中心,统筹布局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促进标准、专利与技术协同发展,加快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未来产业的发展伴随着高风险和不确定性,难免会出现失败和错误,如何建立一个既能鼓励创新又能及时纠错的环境,是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前提。当前,无论是在政策制定还是企业经营中,仍然缺乏足够的容错意识,纠错机制不够完善,同时在法律层面对于容错纠错的规定不够明确。建议提高社会各界对于容错纠错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为未来产业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建立鼓励创新的项目选题和评审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减少人为干预,积极探索与创新相适应的长周期考核和监管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的容错纠错机制,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试错的空间。此外,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容错边界,保护合法创新行为的同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
 
加大耐心资本支撑。针对未来产业孵化培育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等特征,未来产业的资金支持更需要“耐心资本”,亟需加快形成未来产业从基础研发、小试中试到产业化不同阶段的差异化资金支持机制。建议强化政府资金的耐心投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对未来产业投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带动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支撑作用,将一定比例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从而建立政府科技研发资金、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与市场化投资基金的联动机制。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优化风险拨备资金等补偿措施。
 
强化高端人才引培。未来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人才,我国应在管理机制、引培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建议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以未来技术学院为载体,系统培养具有交叉复合背景的未来产业高层次人才,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前沿科技人才培育的模式创新,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者重点项目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特色、专项前沿科技人才、研究员、专家等培育工作。同时聚焦关键基础理论、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等人才缺口较大的领域,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抓好海外高端人才流动和引进,健全以科技为导向的人才战略。
 
来源:赛迪智库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