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一盘棋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详情

一盘棋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经济日报 / 2024-07-02 11:12:05
这是一盘着眼全局、联动东西南北、统筹国内国外的发展大棋局——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8场聚焦区域发展战略的座谈会,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指明了前进方向。
 
起手布局,落子成势。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各地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发展均衡性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呈现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区域协调发展崭新局面。
 
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培育发展动力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6月初,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温州举行。在这次座谈会上,沪苏浙皖四地进一步提出,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四地始终紧贴“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不足4%的国土面积撑起了超24%的经济总量,加速形成新发展格局。
 
长三角蝶变,是区域重大战略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六大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充分考虑了我国国土空间类型多样、差别巨大的客观实际,逐步构建起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空间发展新模式,发挥出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尹俊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10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稳步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实现高铁全覆盖;北京科技成果向津冀两地“就近转化”比重不断提升,截至去年年底,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已突破1万家;越来越多的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地区持续延伸。
 
——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沿江11个省市的坚定共识。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续发挥协同联动整体优势,不断培育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设施“硬联通”、机制“软联通”、百姓“心联通”从愿景逐步变成现实。“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一批标志性事项落地实施。自“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单牌车已突破200万辆次。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海南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蓬勃兴起,逐步建立自贸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起步。沿黄各地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推动发展方式转型。
 
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化发展“差距”为追赶“势能”,一幅协调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铺展。
 
优势互补各扬所长 增强发展平衡性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差别之大世界少有,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为新形势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指明方向。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点的湖北宜昌,磷资源富集,曾因磷化工产业而闻名全国,但也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痛定思痛,从2017年起,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作出坚定抉择——对域内化工企业全面实施“关改搬转治绿”,同时通过打造精细磷化中心,推动化工产业加速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转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劲动能。
 
推动重要功能区建设,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安全。
 
在西南地区,四川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加快建设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去年粮食产量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如今,作为全国水电第一大省,全国每100千瓦时水电有30千瓦时产自四川;天然气(页岩气)资源量、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全国每100立方米天然气有24立方米产自四川。
 
“评判一个区域是否协调发展,不能单一以经济指标作为标准,更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而是要看其承担的功能是否有效发挥。”尹俊说。
 
提升跨区域协同水平,促进要素资源畅通流动。
 
一辆新能源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完成全部配套零部件供应需要多久?长三角地区给出的答案是:4小时。
 
在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发挥人才集聚多、科技水平高、产业基础好和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有的放矢补链固链强链。今年1月底发布的《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自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年均增长11.17%。
 
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
 
在南海之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型起势。6年来,海南自贸港先行先试高标准经贸规则,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自贸港政策叠加优势,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推出了一批新举措。海南在高水平开放上提升领先度,在高质量发展上跑出了加速度。
 
“各地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益、发展成本与收益分配,创造发展优势,提高发展效率,不断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全局上、源头上、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晓刚说。
 
下好“全国一盘棋”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眼大江南北,在区域经济版图上,后进者奋力追赶,领跑者奋勇前行。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全国一盘棋”不断走深走实。
 
看东部,经济“挑大梁”势头强劲。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提速,面向经济主战场,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继问世,自主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产品;山东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积极布局区块链、虚拟现实等24个重点领域,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产业数字化指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看中部,崛起态势愈发显现。安徽经济总量过去10年间连跨3个万亿元级台阶,在我国经济版图上,实现了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江西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妩媚青山、浩渺鄱阳湖,“水清江豚跃”“林深鹿饮溪”“天净万鸟翔”成为生动名片。
 
看西部,增长潜力持续释放。重庆汽车产量超过23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全球每生产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重庆造”;陕西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超导、特高压输电、新型显示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看东北,全面振兴步伐坚实。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吉林粮食产量连续3年超过800亿斤,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地位更加巩固;黑龙江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高标准农田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均居全国首位。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不仅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对外开放和促进创新协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各地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这既扩大了内需市场,激发了消费潜力,又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胡文木说。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均衡性明显增强。2023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69897.7亿元和269324.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1.6%、21.5%,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向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稳步前行。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优秀答卷,也是适应发展新形势、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显著优势的生动写照。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