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双向驱动效应 详情

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双向驱动效应

北京日报 / 2024-06-20 10:00:52
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
——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双向驱动效应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改革与发展任务,而是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用系统的、逻辑的理念去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机制与机理,有助于加快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世界工业革命实践的历史表明,功能完善的市场机制、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优渥土壤与动力引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技术革命性突破大都发生在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破了旧生产力格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先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商品要素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分工和国际国内市场的拓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进器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作为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从信息提供、供求引导、激励机制、收入分配等诸多方面拉动或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三个方面: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引导新技术突破。“需求引致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一种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受市场需求引导和制约。超大规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为新技术突破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降低创新风险,分摊研发成本和产业化成本,提高创新的预期收益,而且通过影响市场结构、改善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制度环境,对创新者的创新行为和研发投入强度提供巨大的利益激励,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持续动力。比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电学理论和电机制造技术起源于英国和德国,但是电机的完善和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却是由美国完成的,美国通过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迅速完成了工业化,并一举超越英、德等欧洲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再比如,中国高铁、电商、电力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凭借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巨大内需潜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赶超之路。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用现代生产函数的形式看,新质生产力是目标函数,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则是决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变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方面有助于畅通要素跨行业、跨区域流动,改善要素供给结构,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数据等高端要素;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要素市场之间的深层互动与协同创新,促进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比如,在人才市场消除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与处置权、收益权之间的制度性分割,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资本市场落实好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新三板、北交所的转板联通机制,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联系,有助于强化资本市场在技术创新中的催化和增值作用;在技术市场建立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网络平台,推广技术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有助于构建转化有力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超大规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网络经济效应,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提供市场应用场景,且更容易形成和维持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紧密衔接的产业分工体系,促使相关行业、企业拥有效率优势、成本优势,从加工制造逐步向研发、设计、标准、品牌、供应链管理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融入全球产业循环。比如,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在全球化驱动的产业分工的大背景下,美国基于其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变革、产业转移等方式持续获得产品的高附加值,成功实现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化,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了领先地位。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