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以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详情

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以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求是》 / 2024-06-17 17:02:13

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自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力度,积极引进、留住和用好海外顶尖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传统产业量大面广,是就业、收入和民生保障的主要来源。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必须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生态环境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二)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和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要着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统筹区域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各地区根据各自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使各地比较优势和主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推动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呈现新气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三)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绿色发展,使绿色低碳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底色和未来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既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发挥好煤炭和煤电的兜底保障作用,也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要继续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加强储能、氢能等能源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好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四)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促进开放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我们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构建国内大循环,打破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要把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有机结合起来,以内循环牵引外循环、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五)深化民生领域制度改革,促进共享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分配制度,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标准,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努力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努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六)健全安全发展体制机制,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健全,迫切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发展是基础,要持续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持续壮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国家安全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保障。安全是底线,要完善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切实维护经济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果。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有质的有效提升,也要有量的合理增长,重点是实现合理的经济增长、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物价、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等。我们要努力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