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以科学高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详情

以科学高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网 / 2024-06-11 18:14: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一矛盾,以往短期和暂时的调控可以起到缓解和应急作用,但要从根本上实现平衡和充分的发展,则需要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宏观经济治理”概念,指出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施策,以确保宏观经济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6月4日至6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京召开,多位政协常委和委员聚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分专题,用高质量建言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设统一开放市场体系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宏观调控理念与思路的重要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着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四十多年的高速平稳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面对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特征与新要求,中国需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以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从‘宏观经济调控’到‘宏观经济治理’,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丰富和发展。”在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贾康看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要义是完成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按照资源配置“市场决定论”和“政府作用论”,建立“有效市场+有为、有限政府”的运行体系,守正创新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具有复杂性与挑战性,“比如,房地产领域必须双轨统筹保障房和商品房的供给,相应金融服务也需要有‘双轨制’,托好‘保障轨’,才有‘市场轨’健康长效地运行。”
 
“从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框架角度而言,设定多少个宏观目标,就要有多少个独立的政策工具。”易纲常委表示,金融稳定作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让金融参与者有明确预期,促进未来经济持续向好。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欧阳坚委员建议,在充分学习和领悟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梳理和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司法体制和法律体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弘扬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为老百姓提供“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持续可靠的物质保障。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仅兼顾了传统宏观调控关注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等基本目标,而且囊括了民生保障与生态治理等重点内容。就治理方式而言,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求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出发,在多重治理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徐乐江常委认为,建立统筹协调联动的综合治理体系对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非常关键。他表示,实现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迫切需要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参与,也需要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支持和包容。另外,“现在市场有许多新供给,其中很多是精神类产品,这方面产品涉及很多非经济部门,需要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和综合施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深入回答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发展动力、主要特征、战略部署、本质要求、制度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苗圩常委表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具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不过,苗圩同时也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各地一哄而起、重复建设。他建议中央与地方政府加强规划衔接,引导地方政府在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发展,把产业链延伸好,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本地资源禀赋优势领域的研究。
 
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瞻布局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的新产业持续壮大。
马秀珍委员认为,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当前,‘AI大模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布局医疗赛道,但应用场景及产业发展还存在数据安全难、算力支撑难、跨部门协作难等问题。”
 
为此,马秀珍建议,政府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建设医疗健康大模型开发共享平台,建设高质量医疗数据应用交易平台,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构建人工智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让智能医生进入寻常百姓家,为百姓提供服务和健康管理。搭建资源要素创新平台,建立人工智能应用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规划协调性不足、协同保障政策机制尚待完善、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面临挑战等问题。”赖明常委表示,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在规划协同、新能源消纳等方面仍存在与新型能源体系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体系“卡点”“堵点”,亟待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新型能源体系高质量发展。
 
赖明建议,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级各类能源规划,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能源安全与发展协调机制;完善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机制,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协同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机制,保障各项消纳措施落地见效;加快能源市场体系建设,提高能源市场配置效率。
 
着力稳预期稳信心防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高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对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我国房地产业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蝴蝶效应,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2023年以来,城市房地产金融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优化,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落实实施,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我国房地产投资销售总体好转,一、二手房网签成交面积实现“正增长”,350万套保交楼项目交付率超8成。
 
李文章常委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繁重,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很大影响。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防风险、保稳定的工作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大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的力度,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结合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妥善化解各类风险。严格落实“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整细化刚性和改善性住房信贷政策,为稳定房地产市场提供资金支持。“保交楼”要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政策支持力度,集中力量成批解决重点烂尾楼盘,督促房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
 
“防范化解风险是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黄荣常委表示,要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从法律上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痛点堵点难点。要不断细化完善精准性、协同性、连续性、操作性强的措施,抓好落实。
 
财政金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也是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
 
王军常委以“金税四期”税务系统为例指出,“金税四期”搭建的具有穿透贯通能力的数据大平台,不仅在税费治理手段上实现了数据赋能,推动税收服务宏观经济治理更精准,而且通过完善税收大数据平台,让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红利更快直达经营主体。
 
王军建议,推进税收信息化的建设,持续不断完善“金税四期”建设,持续拓展和提升税收治理效能;利用税收等相关部门的经济大数据,搭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研制实验室。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挥棒”。但在解冬常委看来,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准确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方面仍存在诸多改进空间。因此,她建议,以动态方式优化现有统计口径,在保持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基础上,聚焦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提高统计核算指标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针对在月末和季度末一些省市在金融统计上玩“数字搬家游戏”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惩治制度,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政协常委和委员们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面对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特征与新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具有及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进一步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新时期世界经济秩序的构建之中,进一步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