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 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详情

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 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建设报 / 2024-01-23 18:16:04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落实会议精神,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兼顾长期,还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要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优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
 
一方面,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加强金融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协调,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端综合施策,指导政府部门继续优化限购政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及补贴等政策,促进购房需求释放。优化调整个人购房、信贷等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房企改善经营和加快转型,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
 
另一方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针对民营房企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支持规范经营的民营房企持续发展和融资需求,保持信贷、债券、股权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房地产增速。必要时,央行可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贷款支持。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推动企业修复市场、恢复自我造血能力,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切实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是统筹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扎实抓好保交楼及风险处置。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当前经济领域重点风险,三种风险关联性强,往往相互交织、溢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因此,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配合,在系统观念下压实各方责任,在一揽子政策支持下,加强高风险地区、重点风险领域的风险化解和支持力度,切实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就房地产而言,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做好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和融资业务监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要落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地方政府、金融、房企等多方协作,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利益。积极稳妥处置房企风险,化解大型房企风险,推动企业自救和外部救助相结合、夯实企业自救的主体责任。此外,从严查处上市房企、发债房企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及相关中介机构未履职尽责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以“三大工程”为抓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传统房地产面临中长期调整、楼市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房地产“防风险”唯有“先立后破”、继续从供给和需求端进行改革,重构发展新模式,才能长期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风险。
 
为更好地促进房地产长期健康运行与稳定增长,按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切实解决结构性问题、供需错配等长期问题。“三大工程”有助于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改善民生,并为稳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也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变。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变离不开相关基础性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有效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外,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下力气建设好房子,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房企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一要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制度建设,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为科学评价、公众查询奠定基础。二要完善平等、诚信的交易规则,加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失信联合惩戒力度,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当然,也应研究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和联合惩戒信息等数据共享、信用修复和信用数据应用方案。三要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信用评价结果应用,重拳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持续提升信用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能力。
 
作者:吉富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