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解读
经济观察网 / 2023-11-30 16:29:26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金融工作主要进展及成效,并从六大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考虑。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透露出哪些信号?这份将近九千字的报告释放出哪些政策信号?从中又体现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怎样的思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邀请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做客,予以点评分析。以下是徐洪才的主要观点:
宏观政策要精准发力,加强逆周期调控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这份将近九千字的报告释放了一个重要政策信号:宏观经济政策要精准发力,逆周期调控。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仍然是坚持稳中求进的总的工作基调,把扩大内需作为工作重点,同时也要加强金融监管,提振市场信心,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总量、价格、结构协同发力,保证政策更加有效
三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止跌、回稳、回升、向好的态势。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还需要精准发力,把控好政策的力度节奏。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还要疏通传导机制,加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步扩大内需,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第二,价格上,利用市场化报价机制,引导融资成本不断下降,提高利率价格杠杆的作用,以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居民消费成本。
第三:结构上,聚焦重点领域,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已经实施的普惠小微、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也要用足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还有房地产领域的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以及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总量、价格、结构协同发力,保证宏观政策更加有效。
金融机构聚焦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监管角度看,有两个工具:一是宏观审慎监管,二是微观金融监管。与此同时,把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统一起来。
第一,强化审慎监管,把控好金融机构准入关,严格审查股东资质。另外,筑牢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防火墙,打击违规关联交易,特别是要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还有金融集团海外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等,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
第二,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第三,加强金融法制建设,特别是对老的法律修订完善,还要制定一些新的法律。
第四,强化金融反腐败和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关键环节,要持续监管,强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等。
从这几个方面,进一步夯实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础,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金融是特殊行业,必须授权合法经营
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这是金融业的基本特点,其特殊性就在于此。没有营业许可,即是非法经营。与实体经济和产业领域不同,常言道:“法无禁止即可为”,并不适合金融业。金融稳定立法一直在做,要进一步推进。已有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信托法、票据法、反洗钱法、外汇管理条例等,都要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同时,根据新情况,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管理条例也要修订。这些年,金融科技发展很快,像移动支付机构的管理、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还有公司债券等方面,都要进行完善和修订。
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尊重金融运行客观规律
金融业务分得非常细,要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尊重金融运行客观规律。需要对现有法律法规逐一完善,但也要有重点。比如,近两年汇率波动较大,资本跨境流动监测难度较大,有关外汇管理条例应是重点。中美货币政策出现方向性、周期性背离。要兼顾经济内外平衡和金融稳定。
另外,证券公司监管也非常重要。证券公司作为专业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对加强证券经营机构的业务监管,发挥其在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金融机构要有效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机构要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特别要有效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关注重点领域。比如,加大对大宗消费以及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现在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是内需不足,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要完善对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比如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强化科技赋能,改善对民营企业和“三农”领域的服务。
另外,加大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在数字经济、智能化发展时代,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也包括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建造化产业体系。
针对当前投资需求偏弱,对重大项目建设,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
从金融自身发展来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比如:像数字人民币,要稳步推进相关研究和试点。还要推进金融资产的登记存款、清算结算、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以及重要支付征信系统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工作等,都要进一步加强。
要进一步深化落实注册制改革
近期,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有人称其为“四箭齐发”,但现在市场信心还偏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深化落实注册制改革,特别是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作为核心工作。在五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很多企业业绩不佳、短期行为,给投资人带来回报太低。要加大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加强监管。
要培育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还有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等,都要有序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补齐短板。针对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同时,综合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比如近期大股东进场增持,还有回购股票等,都是可行的。
另外,就是发挥市场平准基金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政策信号要强烈一点,目前是和风细雨,力度不够。提振信心,要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
作者: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