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2023-10-13 16:31:10
导读: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展现出更强的确定性。
吸引高质量外资等全球要素进入中国市场
10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资项目的落地,得益于中国开放水平的提升和相关政策的实施,也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何亚东表示,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压减至31条和27条,在种业、汽车船舶和飞机制造、证券、银行、保险、职业培训等众多行业、领域取消或放宽了外资股比限制,为外国投资者创造了更多市场机遇。外资项目的落地,得益于中国开放水平的提升和相关政策的实施,也反映了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预计未来将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进一步缩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表示,通过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进一步吸引高质量外资、技术、管理经验等全球要素进入中国市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将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今年以来,德国对华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8月,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21%。
何亚东表示,在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收缩的大环境下,德国对华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三个原因:
一是高层互访的引领力。去年11月和今年6月,中德两国领导人成功互访,举办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企业家圆桌会等一系列活动,释放了两国政府坚定支持中德经贸合作的积极信号,有力提振了两国企业投资合作的信心。
二是投资中国的吸引力。今年商务部举办“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德国的跨国公司高管纷纷来华访问,寻求在华发展的新机遇。同时商务部组团专门赴德国举办了专场推介,地方团组赴德招商活跃,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是政策机制的驱动力。商务部发挥各级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机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经营和项目落地中的困难和问题。去年以来商务部陆续推动出台的外资研发中心、制造业引资、鼓励目录等专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1月至8月,德国企业在电机器材制造、化工制造领域对华实际投资分别增长172%和91%。
今年以来,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华,寻找新的投资合作机遇,不断拓展在华业务布局。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引资质量持续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9.7%,充分体现了外商对于长期在华投资的信心。
分析原因,10月11日发布的《全球跨国投资不确定中的确定性》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强,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发展。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1%下降至2023年的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下降至2023年的3%。但国际组织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在5%以上,显著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展现出更强的确定性,这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明镜》周刊报道表示,德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德国直接投资仍在大规模流向中国。今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103亿欧元,是迄今为止有记录的第二高值。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德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比攀升至16.4%,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1.6%。这显示德国企业并没有远离中国。
对于下一步持续扩大市场开放举措,何亚东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的可行性,吸引更多全球要素进入中国市场。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广大外国投资者继续选择中国、投资中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出口退税简化赋能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近日,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出口退税专题辅导(第一期)”资料。
在稳外贸方面,何亚东表示,出口退税是外贸业务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出口企业资金流转和成本利润。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和配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加快退税进度、优化退税服务等多项便利措施,出口退税正常办理时间大幅压缩,流程持续优化简化。近年来开展的相关问卷调查显示,出口退税方面的相关举措是最受出口企业欢迎的稳外贸政策之一。
下一步,商务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将以此次联合宣导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继续组织编发系列辅导材料,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推动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同时,针对企业反映强烈、关注度较高的诉求建议,研究通过调整优化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等方式,积极予以解决,更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来源 | 商务微新闻、中国经济网、新华网、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网、环球时报、经济参考报、央广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