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国务院举行重磅会议!强调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专家解读来了 详情

国务院举行重磅会议!强调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专家解读来了

证券时报网 / 2023-08-17 13:41:31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做好下一步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强指出,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发作为,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强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
 
会上,李强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提振大宗消费,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
 
李强强调,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全面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要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李强强调,要着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重点领域实质性化险。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要着力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监管,切实做好灾后恢复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鉴于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稳固,市场主体信心亟待提振,稳增长政策需尽快推出、尽快落地,以切实扭转市场预期。
 
随着政策“组合拳”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专家学者们相信,下半年经济将在上半年持续恢复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宏观政策调控将“精准有力”
 
近段时间,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信号愈发清晰。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下半年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后,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对今明两年到期的阶段性政策作出后续安排,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研究,相机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本次会议则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
 
对于本次会议明确将拓展扩消费政策空间,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与以往几轮经济复苏不同的是,本轮经济增长路径是通过扩大消费,自下而上的带动企业扩大生产,即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中上游产业结构。但是,消费复苏势头较弱,仍需政策呵护。
 
对于会议明确将拓展促投资政策空间,高瑞东认为,目前基建投资对于稳定投资和整体经济大盘的重要性上升。考虑基建来自预算内的资金受地方政府杠杆率掣肘,广义财政仍有继续发力的空间,以进一步拉动投资、稳定经济景气。
 
在温彬看来,从“精准有力”的表述来看,政策应不会全面发力,而是更多运用结构性政策,在重要领域、重点方向上加大力度。
 
大力提升行政效能 加强协同配合
 
会上,李强强调,要大力提升行政效能,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国务院各部门要强化全局观念,心怀“国之大者”,找准工作切入点,打开工作新局面。
 
李强强调,要主动跨前一步,加强协同配合,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要打破思维定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推进方式。要更好履职尽责,把监管与服务、保安全与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多为发展想办法,多为企业助把力,在全社会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随着政策“组合拳”在近期陆续出台,如何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至关重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综合司司长袁达在日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部分领域存在风险隐患,这些都对提高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协同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如何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袁达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在各部门制发政策文件前,对政策文件内容和出台时机等开展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推动各部门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密切配合、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防止出现“合成谬误”问题,维护好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同时,加强央地政企联动。进一步健全政府部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听取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