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财政宏观调控三大特征
2023-07-26 11:26:35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认清大趋势,开创新局面”——NSE50季度论坛暨2023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2023年7月22日(周六)在北京九思文创园举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白景明就当前财政宏观调控的基本特征作出了分析认识。他指出短期数据是大趋势的阶段性表现,实际上要把握的是大趋势,才能开创新局面。中央要求总结三大规律,其中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形成了宏观调控的基本特征。
第一,当前财政宏观调控历史任务变化了。从经济角度来看,现在调控历史任务是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一直到2010年,此阶段的财政政策都是促使经济小国走向经济大国的。80年代一直到1998年之前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压缩赤字,目标是遏制通货膨胀,保持适度的增长,面对高增长、高通货膨胀,要使内需有序释放。1997年我国经济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以后,情况变化,1998年转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把经济托起来,扩大内需,这是财政政策第一次历史性转变,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率往下,二是亚洲金融危机,三是内部结构变化,从1998年上半年就开始,大部分商品是供过于求。
2010年成了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又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目标是实现把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的历史任务。与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同,白景明指出,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的核心,最难的是如何解决资源约束。
第二,当前财政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是空前的,是最高的。这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是高强度的减收增支并举空前。减收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长期制度性减税。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两大税种是制度的长期安排。第二个是减费,这一轮比积极财政政策涉及到社会保险减税降费。支出端是赤字和专项债同步扩张,上一轮我们是赤字超过长期建设国债。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当前社会投资增长率下降,必须靠扩张政府投资来解决问题,而且并不产生挤出效应。二是结构性因素。
第三,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定向调控不是大水漫灌,核心是通过补短板来拉动总需求,要找准点。第一是把提高保证民生放在首位,背后因素是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要增加、医疗卫生支出要增加,所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是保障民生。他认为赤字产生不是简单地反周期的问题,是因为公共服务福利水平要抬升而必须要扩大赤字,其次是科创驱动发展投入增长,再是绿色发展投入加大,近两年投入已突破万亿。
作者:白景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