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资源化利用前景广阔
经济日报 / 2023-06-21 17:18: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对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更高要求。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拉斯基提出的著名论断。经过多年发展,垃圾处理理念已从早期的废弃物处理进入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新阶段,将垃圾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全球垃圾处理的普遍共识和发展方向。
从国际上看,对生产领域产生的工业和农业废弃物,世界主要经济体已开展资源化利用,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量大分散的生活废弃物,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资源化利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美、加、日、韩、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垃圾分类较早,垃圾分类意识也较成熟,可为我国提供一些启示借鉴。
一是建立细致严格的管理制度。日本的垃圾分类几乎达到“极致”标准,一个矿泉水瓶的瓶盖、瓶体、包装膜分属三类垃圾,必须分别丢弃。德国的各种垃圾被严格分类,成为展现德国人严谨细致的代表性案例,特别是在敦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方面,采取“连坐式”惩罚措施。德国是第一个为“垃圾经济”立法的国家,目前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创造的产值达四五百亿欧元,生产部门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为50%。
二是智能化手段加快应用。借助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积极研发数字化系统或智能硬件,使垃圾分类更加便捷。美国开发的智能废弃物分类系统将政府、垃圾处理公司和社区居民紧密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垃圾分类快速管理。欧洲一些国家研发机器人分拣机等高科技产品,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提供了便利又智能的新思路。例如,开发了一种可在水下收集垃圾的机器人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声学传感器将垃圾与海洋动植物区分开来。
三是积极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对生产领域产生的大宗固体废弃物普遍进行多元化开发利用,将可燃垃圾燃烧发电、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等。欧盟特别注重对报废汽车进行绿色深度拆解,回收宝贵的稀有金属原料。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废弃物利用方式,如用塑料垃圾造房子、用汽车安全带制作领带等,虽然在规模化、经济性方面有待商榷,但体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理念。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受长期以来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影响,一旦缺少持续性宣传和直接督导,初步养成的分类习惯易出现反弹,不愿分、不会分、不能精准回收等问题始终是困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障碍。我国目前推行的垃圾分类“四分法”中,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一般能够准确分类、有效回收,而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效果较差,成为垃圾分类的难点,也是影响后续资源化利用的瓶颈。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便利性。目前,国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尚处于培养期,可循序渐进提高分类要求。对于难度较大的厨余垃圾,建议在居民家庭推行“干湿分离法”,即每个厨房放两个垃圾桶,一个放干垃圾,主要是各种可燃包装物,后续可用于焚烧发电;另一个放餐厨废弃物等湿垃圾,回收后可制作饲料、肥料或生产沼气,实现能源化利用。这样的“厨房二分法”既便于居民理解和操作,也有利于后期资源化利用。
第二,用好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积极运用数字化新技术,对垃圾分类实行全过程溯源管理,形成人机交互的垃圾分类互动管理模式。推动研发更智能的垃圾分类平台或装备,提高垃圾分类的便利性。探索完善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机制,通过积分兑换权益,激发居民正确分类的内生动力,引导形成居民积极参与、企业高效运营、政府有效监管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
第三,强化垃圾分类处理上下游互动。按照国际通用的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加快打通上游垃圾分类和下游资源化利用,由政府牵头,根据不同垃圾类型和利用去向,将社区(居民)、垃圾处理企业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组织起来,建立互动交流机制,以提高垃圾分类精准性为目标,加强资源化利用企业对前端垃圾分类以及运输中转等中间环节的指导,持续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效果。
第四,以钉钉子精神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持续用力抓好居民群众的习惯养成、基层治理能力的全面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处置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强减量化产生、智能化监管、资源化利用、系统化治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壮大循环经济,大力弘扬绿色低碳生活风尚,切实形成人人践行、全社会参与的生动局面。(作者:时希杰)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