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构建中国特色数字文化治理机制 详情

构建中国特色数字文化治理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23-06-14 12:12:57

构建中国特色数字文化治理机制的建议

 
  构建中国特色数字文化治理机制的建议
 
  建立中国特色数字文化标准体系。数字文化标准的参与主体和内容具有多样性,涉及新闻服务、版权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多个文化行业。尽管当前已有许多政府出台的国家标准、行业协会颁布的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标准,为数字文化治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从整体上看,数字文化标准的发布主体复杂、标准数量多、重复率高,可能会导致具体执行过程中产生理解差异和适用错误,造成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障碍。明确数字文化标准是推动数字文化治理的前提,要加强数字文化的标准管理,就必须从以下层面着手建立起统一、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文化标准体系。一是重视标准的统一和衔接。政府需要发挥居中指导作用,在各部门、机构、社会组织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和沟通交流机制,确保各类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协调运作,尽量避免标准的重复开发和信息孤立。二是创新标准体例。国家应当重视标准体例在文化数字标准体系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及时出台各类标准编写应当共同遵循的指南和体例,在一些能够做到全国统一的文化产业、领域中尽可能适用国家标准。三是坚持中国特色。数字文化的标准化工作就是要服务于中华文化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数字文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和国民需求出发,扎根中华文化,坚持中国特色,走适合自己的数字文化发展道路。
 
  培育“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数字文化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将调整和完善文化管理观念,正确理解社会参与对推动数字文化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实现文化职能转型。通过政策宣传和制度保障,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社会组织与民族参与数字文化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全社会参与数字文化治理的强大内生动力,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领导下的数字文化协同发展。传统的文化管理范式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来处理跨部门、跨领域的数字文化争端和诉求,造成区域数字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治理工作最鲜明的政治特征,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党的最高领导凝聚政治共识和文化共识,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有效衔接。在构建中国特色数字文化治理机制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组织作为纽带,以党的精神、政策和系统化思维作为指引,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特别是文化治理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文化治理的部门协同和区域协同,依托党的领导体制优势,以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数字文化机构间的有效协同为突破点,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数字文化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集成化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格局,消除不同领域、区域间的数字壁垒,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实现数字文化的全面协同发展。
 
  作者:王开元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