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扩投资,多地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后期经济走向如何?
中经传媒智库 / 2023-05-30 17:58:49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把产业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出政策、引进项目、细化服务。专家认为,随着项目逐步落地,地方经济持续恢复有望得到支撑。招商引资是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各地在招商引资上正不断加大力度。随着项目逐步落地,地方经济持续恢复有望得到支撑。
多地招商活动不断
“儋州洋浦已具备健全的产业结构、先行先试的政策条件、国际枢纽港的区位优势和优质服务的营商环境。”在海南儋州洋浦“招商引才”活动推介会上,儋州市组织部部长陈明诚挚邀请企业家到儋州洋浦投资兴业。
海南儋州洋浦是各地招商引资“忙”的一个缩影。近期,上海、贵州、甘肃、兰州、山西等地都在忙着招商引资。
5月20日至21日,兰州市商务局招商组赴厦门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兰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投资发展环境;5月19日,甘肃省新能源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成都举办;同日,第五届西洽会甘肃产业链招商会在重庆举办。
5月26日,“投资北京全球峰会”首次亮相中关村论坛。峰会围绕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和产业导向,发布了10个招商引资“政策服务包”。
此次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总部经济、独角兽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科技服务业发布的10个招商引资“政策服务包”,为企业掌握和使用政策提供了“明白纸”和“说明书”。比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政策服务包中,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创新、企业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军企业实施“强链工程”、企业首创产品首次进入市场、重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建设、中小微企业转化高新技术成果等,均列出了具体的支持政策和支持金额。支持企业首创产品实现首次应用,采取后补助方式,根据产品应用效果,按照首次进入市场合同金额30%比例,择优给予每家企业每年国际首创产品支持金额最高500万元,国内首创产品支持金额最高300万元。
上海赴西部地区招商引资。5月19日,“沪利共蓉·机遇无限”2023上海·川渝投资合作推介会在成都举行,这是“投资上海·全国行”的第二站,推介会总签约额超过50亿元,也是上海市首次赴成都举行招商推介。
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东表示,希望可以利用两地经济发展特征“补短板,做长板”,充分发挥上海平台大、产业生态健全等优势,与川渝地区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催化重点产业领域协同发展。
5月12日,福建省政府网站消息,《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2023年到2025年,福建省级重大招商活动集中签约项目总数超过300个,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全省新签合同外资项目8000个,合同外资金额超过3000亿元。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4月印发《关于新时期强化投资促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招商引资政策新工具。这是上海市首次在市级层面出台综合性的产业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政策。广东省此前发布《广东省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及其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
专家表示,招商引资是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在政府出资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回收期慢情况下,产业投资将作为投资重点,各地招商引资力度随之加大。
有力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今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4.7%,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个百分点。
二季度以来,众多重大项目落地。4月底,我国首个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97亿元。5月10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江西省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1.65亿元。
围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明确提出,要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落地见效快的特点,是扩内需的重要领域之一。5月11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会议,提出要聚焦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积极协调强化保障,着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介绍,一大批交通重大项目正有序推进,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多个省份预期交通投资规模均超过3000亿元。“我们将在保持投资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审批和建设,加强对重点项目跟踪、协调、调度,科学有序推进项目实施,防范化解风险,在稳增长中切实发挥交通投资的重要作用。”苏杰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