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保险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不足”
2023-04-27 15:54:59
当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在走好中国特色保险资管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均衡性不足。从机构看,各保险资管公司之间综合实力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小公司投资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落后于大公司,行业中常见“大而全”,却缺“小而美”,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的行业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从产品看,目前产品余额中,组合类产品与债权投资计划占比分别为68.4%和28.6%,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系私募基金合计占比约3%,各类产品发展出现严重失衡,除受困于资产荒等外部因素外,新项目挖掘能力不足等内在原因,更需要行业深入反思。
二是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不足。随着外部金融市场风险频发、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冲击、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利率中枢长期下行、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保险业发展模式转型、优质资产配置长期存在缺口、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大等综合因素复合叠加,不确定性加剧给行业平衡风险和收益带来更大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个别公司适配短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体系尚不完备,缺乏必要的战略定力,投资策略、运营策略、人才策略等频繁漂移,甚至忽视保险资金“长期”特性或牺牲保险资金的“长期”优势。
三是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性不足。公司治理方面,个别机构激进经营,追求负债端和资金端畸形扩张,导致各类风险急剧累积;个别大股东通过复杂隐秘的股权关系控制公司,导致内控机制近乎失效;公司治理不规范,导致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违规事件时有发生。项目管理方面,行业重投前、轻投后的现象较为普遍,然而投后管理恰恰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重要业务模块和手段,切实通过提升投后管理水平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投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四是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性不足。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受托管理集团内的保险资金为主,仍存在较重的“买方心态”,对于自身作为资管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身份意识不强、内驱动力不足,尚未完全建立起与保险资管运行规律相匹配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向境内外资管同业学习借鉴。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鲜明特色体现不充分,实体企业对保险资金优势特性认识不深入,通过保险资管产品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需深入,项目挖掘和产品创设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品同质化竞争带来过多内耗,未能为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五是高质量发展的坚韧性不足。尽管目前全行业普遍厚植了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但近期欧美银行危机再一次为行业拉响了警报。实践中,必须看到保险资产负债错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例如,长钱短配现象仍较为普遍,目前寿险平均久期通常超过12年,资产久期6年左右,久期长期错配导致每年待配置的新增保险资金和到期再投资资金超过2万亿元,再投资风险不断加剧;低利率环境与负债端刚性成本矛盾突出,随着近年来资产端收益走低,行业潜在利差损风险加大,这些都对行业传统的经营策略、业务模式等提出了挑战。
六是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不足。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仍存在较强路径依赖。从资产偏好看,保险资金长期对传统基础设施投资轻车熟路,对“专精特新”的投资能力建设重视不够。从主动管理看,虽然保险资金因自身风险偏好以固收类资产配置为主,但低利率环境下,仍需要主动提升权益投资能力,进而提高投资收益。从产品创新看,除纾困基金在特殊背景下昙花一现外,行业在2015年后再未出现新类型产品,而其他资管业推出的诸如REITs、并购基金以及养老和ESG等领域的创新产品成果可圈可点,产品化创新的意识与思维还要更深刻地融入保险资产管理发展运行血脉。
作者:曹德云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章转载:保险业风险观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