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挑战
2023-04-24 16:01:06
人口既是消费主体,又是生产主体。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变量,通过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
从供给侧看,人口负增长通过劳动力供给,以及劳动力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等要素的相互作用影响经济产出,从而影响潜在增长水平。
事实上,在出现人口负增长之前,2011年就已经出现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而出生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间还要早18年。从经济增长曲线来看,过去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速随潜在增长率下降而逐步回落,从2010年的10.6%下降到疫情前2019年的6%。对供给侧潜在增长率下降,通常称其为“新常态”。
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速度加快,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大。首先,人口负增长,将改变劳动力供求关系,提升劳动力成本。其次,老龄化加快还将增加社会养老支出,降低储蓄率,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势性下降,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深刻变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其中一个综合性指标,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从世界银行标准看,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门槛值为2万美元,平均水平高达4.8万美元,剔除体量偏小的经济体,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大致在3.5~4万美元。
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首先要迈过2万美元的门槛,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这要求2021~2035年GDP年均增速达到4.8%左右。根据蔡昉等的预测,在其它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负增长将导致潜在增长率从4.8%下降到4.53%,这对实现既定目标将带来挑战。
当然,上述预测的前提是假设其他要素条件不变,若改变其他要素条件对冲人口负增长的影响,仍可以提升潜在增长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化改革,消除资源配置扭曲,把劳动力等要素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领域,使经济增长达到潜在可能性边界。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仍达23%,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仍有潜力,非农产业劳动力仍将保持增长,这将对我国潜在增长率的提高带来积极作用。
此外,我国人口负增长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历史性交汇。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替代体力劳动,还可以替代脑力劳动。虽然人口负增长时期劳动力供给下降,但经济对劳动力需求也会下降,同时生产率仍将继续提升。只要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先进技术的扩散,就能大幅提升生产率,使潜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达到国际前沿水平,进而提升潜在增长率。总之,从供给侧看,可以通过改革和科技创新提高潜在增长率。
从需求侧看,既要看到人口负增长意味着消费群体规模收缩,对食品、住房等基本需求会带来“收缩效应”,但也要看到随着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需求也会带来“增长效应”。当“增长效应”超过“收缩效应”时,社会总需求仍将上升。
当然,我同意蔡昉的观点,人口负增长最大的冲击是对需求特别是消费的影响,人口负增长通过人口总量减少、人口结构变老影响消费需求。从需求看,老龄化程度加深将降低居民消费倾向,形成“低欲望社会”,促使社会消费规模扩张速度放缓,进而挤压投资和生产扩张空间。老龄化还将加重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费用负担,增加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减少劳动年龄人口的消费支出。
但也要看到,中国扩大消费具有特有的“制度性潜力”。中国有近3亿在城市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尚未实现市民化。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6.7%,缺口18.02个百分点。
根据OECD的研究,若这部分人拥有城市户籍并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实际消费水平将提高30%左右。从中长期看,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改革,释放这部分新市民的消费潜力,将减缓消费扩张减速的压力。
综上所述,短期内,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是温和的;但长远看,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冲击,对此,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有效应对。
作者:王一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