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金融资源精准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详情

金融资源精准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杂志 / 2023-03-26 12:50:56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新发展阶段,金融要以全面践行政治性、人民性为目标,提升专业性,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体现金融工作政治性的必然要求。制造业是国家的力量源泉。制造业的繁荣程度、发达水平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竞争水平、力量大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应心怀“国之大者”,体现责任担当,将更多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体现金融工作人民性的应有之意。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制造业价值链条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对多个产业提供原料、设备、动力和技术保障,可以带动大量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制造业就业人口占到总就业人口的约两成,对居民就业创业、收入增长、共同富裕产生重要影响。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加持和推动。我们要通过充分调动金融资源,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通过下沉服务重心,让更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大众共享金融便利。
 
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金融工作专业性的主动选择。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金融要在助力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推动自身经营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技术创造日新月异,服务需求综合多样。这就要求金融业.通过产品创新、流程再造、模式重塑等方式,为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同时,优化自身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增强金融市场活力和韧性,助力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服务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不断开辟自身业务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建设银行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建设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以新金融行动为抓手,将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行工作的重点任务。2022年末,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2.24万亿元,当年新增超过55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近万亿元,当年增速超过48%,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以制度为保障,激发内生增长活力。专项制定“十四五”全行制造业发展规划,明确“增量扩面、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发展目标,提供融资融智综合化服务方案,支持大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发挥数字普惠模式优势,增强“惠懂你”平台建设和应用,加大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强化考核督导,制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激励、经济资本计量优化、贷款利率优惠、审批绿色通道等系列措施,以差别化的配套政策和更为积极的资源倾斜为保障,引导金融资源高效直达制造业重点领域。
 
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产业转型发展。全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扎实服务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紧跟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服务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上市公司等企业需求。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助力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高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制造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一大批重大项目开花结果。提供全流程在线网络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固发展。
 
以创新为引领,助力科技企业成长。启动“专优工程”,开展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行动,量身定制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完善“不看砖头看专利,不看资本看知本”的科创能力评价体系,创新“小微快贷”“科技创业贷款”“科技研发贷款”“科技转化贷款”等产品,专业专注为科创企业成长发展提供服务。承担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初步提出价值(value)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业者港湾”,为创业创新企业打造“金融+孵化+产业+辅导”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入湾企业2万余家,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
 
以合作搭平台,推动产融良性互促。建设银行积极推动产融合作,以产业需求指引金融服务方向,以金融力量激发产业增长活力。2018~2021年期间,担任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产业金融合作委员会主任单位,与国内外金融同业共同推动金融合作与创新,连续四年编写发布全球产业金融观察报告,得到业内广泛好评。
 
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能力的路径探索
 
当前,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集群化、数字化、平台化发展特征越发明显。金融要加快理念更新,加强服务跟进,助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做深全周期服务。洞悉制造业生命周期长度延展、精度提高的特点,与产业深入互动,与企业携手共进,做全生命周期合作伙伴。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造业产业升级、产业转移都将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得以实现,为我国制造业生命周期的延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孪生技术的逐步落地,让更加高效和精细的管理成为可能,这些都有效赋能了制造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提质增效。商业银行要深度融入制造业生命周期发展特点,做好适配服务。一是抓住先进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梯次转移机遇,紧跟新兴产业发展,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有效支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钢铁、石化、有色等传统产业,既助力东部重点区域增强发展带动性,也要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二是借助数字和科技手段,分析与预判科创企业、制造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和金融需求,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效能,提供“投+贷”“股+债”“本+外”全链条产品,满足企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两个市场融资融智需求。三是深刻理解工业互联网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等方面的深远影响,积极跟进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借力产业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优势,升级信用风险管理手段,为融资增信提效赋能。
 
做优全链条服务。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要求,推动金融资源拓面下沉,助力制造业产业链稳链、固链、强链。2022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产业链供应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从国内来看,我国制造业行业分类齐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较高,具备较强发展潜力与韧性。但链条中也仍存在循环不畅、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的问题,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等基础产品和技术发展仍较为薄弱。从国际来看,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格局正在形成,打造绿色、可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商业银行一要积极支持掌握高新尖技术、处于高端价值链的企业发展,助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转化落地,助力制造业传统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二要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的链式协同作用,依托“交易”属性,为制造业产业链打造场景式、嵌入式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优化升级,服务链条上广大中小企业发展;三要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创新丰富绿色产品供给,支持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促进生态友好型的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
 
做宽全场景服务。搭建产业集群金融服务场景,拓宽区域联动化一体化服务范围,拓维“G+B+C”端综合化协同化服务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全国共有783个产业集群。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出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世界级集群的重点培育对象。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依托几个重要因素:一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建立跨行政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联合建设机制,从而加速产业规模增长,助推协同合作创新;二是形成网络化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促进企业、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商会、金融机构等紧密互动,激发集群活力;三是发挥集群内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和人员交流、具备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有利条件的优势,加强集群在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增强集群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商业银行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布局,密切紧跟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各类重点产业集群,深入剖析集群覆盖的行政区域、细分行业、重点企业,充分发挥银行跨区域资金服务优势、商行投行一体化产品供给优势、“G+B+C”三端综合化服务优势,为集群中的企业、员工以及政府园区管委会等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同时,结合政府配套政策,探索与融资担保基金、产业基金合作模式,支持集群内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各类企业共同发展。
 
做细全主体服务。发挥金融融汇贯通力量,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助力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内外资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制造业覆盖面广、上下游企业众多,各类市场主体形成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从纵向看,龙头骨干企业作为产业链上补短板的“领头羊”和锻长板的“主力军”,通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关键核心技术能力、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成为生态主导型企业;龙头企业与上中下游中小企业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紧密合作,形成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从横向看,制造业与国际社会关联性极强,是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依托。2022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商业银行要聚焦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金融服务。一方面,建立分层分级分类的客户管理体系,体系化服务大中小微企业,通过客户经理团组综合化服务、业务中心专属化服务、线上平台批量化服务等方式,提升各层级银企对接效能,形成对各类客户服务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参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跨境供应链融资服务场景,提升国际业务信贷支持能力,加速国际结算数字化转型,打造外贸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
 
做实全产品服务。持续锤炼金融核心能力和非金融生态拓展能力,以自身能力建设支撑产业转型发展,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对外赋能产业,前提是要对内负重自己、苦练内功。商业银行既要具备软实力,转换思维方式,提升数字化、平台化、共享化理念与能力;又要打造硬基础,转换增长模式,依托大数据分析和科技支撑,丰富企业触达手段、完善客户立体画像、提升信用评价能力,提高智能风控水平。一是整合各类金融资源,搭建总分行、母子公司、条线间联动营销平台,为企业提供信贷、债券、股权、租赁、信托、债转股等综合化金融产品,服务制造企业经营周转、项目建设、技术改造、并购重组、设备租赁、上市融通等需求;为企业高管及员工提供资金管理、财富增值、代发工资、代收代付、个人信贷、住房租赁等各类产品,围绕员工衣食住行提供全面服务。二是提高数字化经营水平,跳出传统以财务报表分析评价客户风险状况和还款能力的方式,深化“数字、平台、生态、赋能”的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将客户生产经营场景数据作为信用要素,推动内外部数据标准化、关联化,将数据资产转化为信用信息,对企业进行多维“画像”,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判断依据。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围绕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要,在知识产权融资、碳金融等方面开展探索,围绕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领域加快创新应用。建立并加大应用基于科创属性与知识产权属性的“技术流”综合评价模型,发挥数据要素在科技企业评价中的作用,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关键岗位人才等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加快推动对科技企业创新核心生产要素的定量、公允评价。
 
作者|张连钢「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主要负责人」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