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式区域协调发展路径
经济日报 / 2023-02-24 10:10:02
区域协调发展,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更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要着力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近日,一则“中国经济南北差距首次出现收窄迹象”的报道,引发各方广泛关注。该报道援引某研究机构报告称,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经济比重“北升南降”、经济增速“西快东慢”的特征,2022年山西、内蒙古等北方资源品大省受益于大宗商品上涨和开采增加等因素,北方省份GDP的全国占比从35.2%上升至35.4%,扭转了近十年来持续下降的态势。
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上述指标的积极变化无疑是令人期待的,但综合分析看,这种态势能否保持下去,仍有待观察。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差别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区域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特别是一段时期以来,南、北方地区在经济规模、增速等指标上的差距不减反增,这显然与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初衷有所背离。
区域协调发展,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区域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就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作出了明确部署,为我国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区域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十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区域板块战略进一步完善。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东部沿海,我国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持续增强,国土空间布局更优、主体功能更突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发展,仍将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推进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形成相对平衡,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应客观认识地区发展的差距,不能简单地对各地区域发展水平搞“一刀切”,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科学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在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缩小差距,提高落后地区自身发展能力,逐步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形成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布局。
推进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要着力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区域协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不协调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此,要按照党中央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立足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区域战略统筹、全国统一大市场、区域合作互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实现过一国范围内的绝对均衡增长,区域协调发展既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也不能搞所谓的平均主义。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又兼具质量与效率的“中国式路径”。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