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 详情

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

2023-01-13 22:19:07

今年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内外部的挑战与困难较多。海外俄乌战争的造成的连锁反应,美联储全年一直保持的一种鹰派加息的姿态,这种恐吓的阴影笼罩在全球市场之上,从年头一直持续到年末。所以今年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市场表现普遍都较差。海外方面,目前全球增速放缓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从先行指标PMI来看,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低于50%,已经进入收缩区间。很多机构都调低了对明年的经济增速的预测,2023年经济增速大概率较2022年进一步下滑。全球经济增速下滑,海外对中国需求的收缩,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宏大的外部经济背景。国内方面,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地产与消费的拖累最为严重,官方也是一再调降对GDP增速的预期。但四季度政策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地产与防疫政策的重大改变,给经济复苏带来了曙光。这种预期投射到市场上,也推动了市场行情的上涨,目前来看,宏观提振的逻辑还在延续,目前还没有被证伪的迹象。展望2023年,我们觉得政策面的积极变化的趋势应该能支撑起一个较2022更为乐观的前景。
第一
 
从今年四季度通胀数据表现来看,2023年的通胀压力不大,预计维持在2.5%左右。通胀的缓和也为货币宽松留出了政策空间。
 
今年通胀表现其实有点超预期,三季度的时候,通胀逐渐走高,一度达到2.8。很多机构破3的呼声很高,央行也对通胀一直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从年中降准节奏的缓慢,以及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也能看出来央行的顾虑。但是其实后来数据表现是超预期的,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工业品价格走低,通胀数据并未如预期般的突破上行,相反而是逐渐下降,最近12月的cpi增长仅有1.8。猪肉均价也从顶峰的时候37回落到了24左右。目前来看,通胀压力短期无忧,也给2023年的货币政策的宽松留出空间。
 
第二
 
2023年货币政策的预计仍旧维持一个稳健宽松的定调。迫于稳增长的压力,2023年继续维持货币宽松的政策取向还是有必要的,这一点也已从央行官员公开讲话得到证实。根据中央经济会议以及央行官员的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尤其提到了: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也就意味着2023年货币政策力度不能小于2022年,从以上表述来看,我们对2023年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可以更乐观一些。
 
第三
 
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基建维持偏高增速。在地产缺位的情况下,投资端基建作为重要的政策抓手,目前地位不可替代。2023年,预计基建仍旧维持偏高增速。从目前来看,专项债发行节奏依旧提前,从规模上看预计较2022年有所过大,根据一些机构的预测,明年政府债发行规模可以达到17.59万亿,其中国债可达9.23万亿,地方债发行规模可达到8.36万亿。
 
第四
 
地产拖累影响逐渐降低,消费成为最大内驱动力。地产政策面的巨大改变以及未来需求端仍有更多政策值得期待,预计地产对经济的拖累逐步降低应该是大概率,虽然我们不能对它报以太高的期望,新开工与施工面积的提振恐难短期就看到明显改善,但如果随着政策利好的托举,销售能够逐渐回稳,整个行业能够在2023年稳住就是最大进步。相对于地产,对消费我们可能抱有更多的期待,顶层设计上,目前扩大内需的相关文件已经发布,未来内需发力方向应该是确定的,而且防疫政策的重大调整,也进一步为消费的复苏做好了铺垫,但目前疫情冲击的影响仍在,居民部门的信心较低,以及收入约束仍然存在,消费提振还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加码。
 
总体来看,我们觉得2022年四季度政策面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而且影响意义深远。2022年的确是比较艰难的一年,但随着政策调整,目前宏观预期正在逐步回暖。向阳而生,静待花开是我们的期待。预计2023年整体宏观环境预计较2022年会有好转,基本面深度恶化,市场继续像2022年这种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对宏观环境整体判断偏向于乐观,但考虑到地产拖累虽有所弱化,但短期很难出现根本反转,消费改善又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变量,所以整体预计全年收小阳、小阴的概率较大。可以略微喘口气,但大口吃肉可能还需要时间等待。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