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2023年全球十大趋势,中国继续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劲动力 详情

2023年全球十大趋势,中国继续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劲动力

上观新闻 / 2023-01-10 15:21:23

全球化智库(CCG)昨天在北京发布的《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指出,随着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和出入境政策的调整,中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报告认为,全球化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已成共识,中国的发展前景与世界紧密相连,在中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开眼看世界”,把握全球化发展趋势。

报告从中美关系、乌克兰危机等10个角度梳理并预判了2023年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中美关系或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

报告指出,2023年中美关系或将到达历史新节点,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双方仍将谨慎地开展互动和交流,在曲折中规避双边关系进一步下滑。

未来,中美关系固然将面临许多波折,如美方将继续通过联盟网络多边牵制中国,但双方仍会保持共同底线,并随时根据周围环境变化展开调整。中美将保持相对密切的高层接触,并一定程度上维护双边的合理交流和正常的人文往来。在贸易领域和全球治理领域,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开展一定程度的合作,以维持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稳定和存续商界、学界和企业界等各界之间的交流会有效恢复,但恢复状况将会受到政策和民意的较大影响。

趋势二:俄乌冲突或进入谈判和冲突并存阶段

报告指出,接下来的一年,乌克兰危机或进入谈判和冲突并存的阶段。如果国际社会介入得当,危机可能会进入“冻结”状态。

随着欧洲国家经济实力的下降,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而东盟、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中等力量成员可以通过参与区域性国际政治或者经济组织影响国际秩序,增强国际话语权。从对价值链的影响来看,乌克兰危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体现在供应链的上端,并通过供应链逐次传导,逐渐实现缓冲。危机可能在2023年为全球粮食供应带来压力。

未来一段时间,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仍是次要的。中国将继续维持“五点立场”,加强与“中等力量”国家合作,以多边主义应对全球化挑战。

趋势三:全球货币体系将逐渐结束加息周期

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货币体系将逐渐结束加息周期,全球资本流动性将有所改善,但由于供应链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引发的通胀,可能迫使各国央行将利率保持在现有高位,2008年以来的低利率局面已经结束。

尽管2023年美联储加息步伐有可能放缓,但美元强势态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导致外债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出现债务风险。同时,美元对全球影响力依旧,目前尚未出现各国货币可以锚定的美元替代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23年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中国政府将会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趋势四:既有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将进一步强化

报告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出现“滞胀”,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胀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极大,这将导致2023年全球部分经济体陷入衰退。

全球供应链受地缘政治、新冠疫情及由两者衍生的通胀影响将加速调整,供应链变短,区域化状况日趋明显。亚太地区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抬升,欧洲产业链则有向外迁移的趋势。各个经济体更加坚定了“抱团取暖”的决心,既有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得到进一步强化。除CPTPP、RCEP等近期生效的自贸协定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及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合作框架(IPEF)等也将产生经济方面的深刻影响。

趋势五:共建“一带一路”或将更突出“多边性”

报告指出,新的一年里,“一带一路”将持续有效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发展,并与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开始形成有效的相互促进和联动。

“一带一路”的共建或将突出更多“多边性”,与其他国际机制的复合程度将加深,这种复合或将更多地出现在中国与海湾国家、中国与非洲国家和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上合组织将可能由安全合作机制转为安全-经济双重合作机制。“一带一路”的适应性与韧性也将得到延续,进而对冲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冲击。

还有五个趋势涉中国经济、旅游留学、气候变化等

报告预判的2023年另5个发展趋势是:

——中国大陆展现出足够的战略耐心,为稳定台海局势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这将在2023年继续推动台海局势的稳定,两岸之间的旅游、留学、就业、创业等个人往来、经济往来活动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经济2023年稳步复苏增长,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来华投资热将继续上演。

——亚太地区入境人数将大幅反弹,但全球出境旅行难以全面恢复到2019年水平。中国赴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留学目的国的人数将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来华留学人数将得到大幅恢复。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维持高速增长势头,区域数字经济监管与合作将在全球形成若干板块,中国则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曲折前行,区域合作机制将会体现出更高效的行动能力。以绿色、可持续产业为重心的国际经贸结构形成,将在全球减碳目标背后形成新的经贸、技术与发展权竞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