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 警惕疫情冲击下的非金融企业与居民部门缩表风险
2022-12-07 13:12:01
2020年以来,疫情导致中国经济两次探底,当前依然是制约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展望2023年,虽然经济运行仍面临压力与困难,但经济修复中的积极因素仍存,疫情也正朝着可预期的方向演进,随着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叠加今年经济增长的较低基数,明年宏观经济增速或能回升至5%左右。同时,宏观经济虽然或将逐渐向常态化回归,但仍需高度警惕非金融企业与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收缩风险。
今年以来,病毒演化出现隐匿性及传染性更强的特点,防控难度更大,与之对应的防控措施更加严格广泛,对经济的冲击面更广、持续时间更为持久。从今年前10个月的宏观数据来看,工业生产虽具韧性但疫情扰动下有所走弱,服务业生产低迷态势不改;稳增长政策支撑下基建投资虽保持较高增速水平,但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整体投资;疫情散发下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低迷,消费持续疲弱;全球复苏进程放缓及海内外疫情防控政策差异对出口带来挑战。此外,当前我国通胀风险短期弱化,但海外通胀水平高企以及我国货币供给长期高增长背景下仍需警惕潜在通胀压力,且疫情影响长期化之下微观主体经营情况显著恶化,生产经营压力也有所加大。
不过,虽然面临压力与困难,但经济运行仍有积极因素支撑: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朝着可预期的方向演进,防疫政策科学性、精准性将进一步提升;稳定房地产政策持续加码,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压力减弱;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高景气,持续注入新的增长动能;宏观政策持续稳增长,政治周期转换也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2023年经济增长或将好于今年,全年或增长5%左右,持续向常态回归。
需要重点关注疫情冲击下的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演化,尤其是需要警惕非金融企业与居民部门的缩表风险。疫情发生以来,经济增长放缓、实体经济疲弱叠加稳增长政策发力,各实体部门资产负债表发生了新的变化,值得高度关注。从非金融企业部门来看,预期偏弱、信心不足带来投资扩产意愿低迷,存在缩表可能性,需要警惕经济下行期企业部门债务过快收缩带来的风险。在非金融企业中,仍需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的缩表风险。伴随稳房地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产政策底逐步得到确认,但房地产仍面临漫长的去库存过程,包括房产的库存和土地的库存,土地财政将逐渐弱化,依赖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主引擎的时代已经过去,仍需警惕房地产行业债务风险向其他领域扩散。从政府部门来看,我国地方债快速扩容,显性债务风险上升,但仍然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隐性债务风险虽然随着防风险措施的推进有所缓释,但仍然处于高位,需高度重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土地财政弱化背景下,需关注偿债压力较大的弱资质区域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居民部门看,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疫情冲击之下居民谨慎性动机增强影响,2020年以来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波动回落,这是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需要关注房地产行业风险演化、就业压力持续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此外应注意,受此前“三条红线”等严监管政策影响,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持续释放,去杠杆下房地产行业风险尤为突出。
面对资产负债表收缩等经济运行中存在风险和困难,政策需统筹发展与安全,动态调整应对挑战。一是持续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政策。落实好现有政策,严防地方层层加码,提高疫苗技术和接种率,优化医疗体系防止医疗挤兑等。二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提高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2021-2035年的实际平均增速要达到5%之上,才能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考虑到2022年是地方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政治周期转换之下地方政府应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兜底民生等多目标之中发展经济仍是核心。三是加大稳增长力度,防范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一方面,财政政策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支出要保持一定力度,避免“借款人消失”;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及结构性措施引导宽信用,避免企业、居民过度去杠杆。四是“先立后破”,持续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旧动能的退出要循序渐进,避免房地产市场硬着陆,新动能的培育要提速,对新经济、新业态包容监管,加大金融支持。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做到有序稳妥衔接的同时,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且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补短板,注重“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扩大产业链安全,落实中国式现代化。五是推动就业优先战略,防止劳动参与率过快下降。疫情冲击之下劳动人口加快退出劳动市场,加剧家庭消费意愿偏低以及预期走弱,“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就业优先战略,需要从增量与存量、需求与供给等多角度齐发力促进就业。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