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国家发改委: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基金和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 详情

国家发改委: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基金和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

第一财经 / 2022-12-04 16:49:58
据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12月2日消息,11月30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召开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和稳经济政策措施督导“回头看”视频工作会,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基金和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
 
会议强调,各有关地方要紧紧抓住今年最后一个月的时间,继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做好稳就业相关工作,努力为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推动四季度经济回稳向上做出积极贡献。
 
此前发改委分别于11月9日、11月18日、11月25日连续三次召开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议,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下称“基金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实现投资稳定增长、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支撑。
 
11月30日召开的会议视频连线6个项目建设现场,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北京、上海、安徽、广东等4省市介绍了贯彻落实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落实等情况,重庆市介绍了基金项目进展情况。
 
从督导情况看,北京、上海、安徽、广东、重庆等5省市加班加点超常规作战,着力强化项目要素保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进所有基金项目全部如期开工建设。同时,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措施,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成为稳投资的关键一招。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8月24日召开的国常会表示,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即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规模达到6000亿以上。央行披露,截至2022年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
 
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罗国三在全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上指出,两批基金的开工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均好于预期。从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协调机制至今,仅仅才4个多月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持续保持高效运转,实现基金工作第二阶段11月30日前项目全部开工的目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支持基建投资提速是稳定四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抓手。加快基金支持项目开工,可以撬动更多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配套融资投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在关键时期发挥出逆周期调控作用。后期根据需要,不排除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还有进一步加码的可能。
 
在多项政策工具的推动下,基建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8%,在房地产、制造业投资放缓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加速,同比增长8.7%,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多家机构测算,10月当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至12.8%,但仍维持两位数高增长。
 
从先行指标来看,前10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1%,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下阶段情况看,随着稳投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对于稳定经济的关键性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推动供给结构优化的效果会逐步显现。
 
央行11月中旬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第一批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在今年第三季度已实现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也将按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分批实现开工建设,力争在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未来随着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加快落地,将不断释放“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的综合效应。
 
发改委强调,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积极释放政策效能。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政策效应;同时,加强基金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