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振作工业经济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11-25 15:37:24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要求确保2022年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为2023年实现“开门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工业运行在宏观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许召元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1/3左右,对其他行业有重要带动作用。此外,工业生产经营较为集中,对政策较为敏感,政策调控发挥作用的空间大,政策着力点容易聚焦。同时,工业是沟通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渠道。
今年二季度以来,受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工业经济运行受到不小冲击。随着国务院扎实稳经济33条一揽子政策和19条接续政策的加快推动、落地见效,三季度以来出现了稳定恢复的良好势头,9月份和10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6.3%和5%。
许召元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的趋势,但是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态势还不牢固,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市场需求恢复仍需时间,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一些卡点、堵点等情况,特别是出口需求下滑较为严重,因此,在去年三季度提出16条政策措施、今年2月份提出18条政策举措的基础上,此次进一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可见,稳定工业经济非常重要、迫在眉睫。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邓洲对本报记者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而实体经济的命脉就是制造业。
“制造业是我国推动经济增长、保障物质文明供给、带动其他产业升级、应对系统冲击、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邓洲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制造业是保障国防安全、经济安全,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基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离不开产值规模大、发展水平高的制造业。
如何振作工业经济?《通知》提出的重要举措是,在需求侧着力拉消费、促投资、稳出口,畅通经济循环;在供给侧针对关键环节“卡脖子”、新增长点支撑不足等结构性制约,着力推进补链强链,加快培育新动能。
“《通知》可谓有的放矢,抓住了当前制约我国工业生产以及有较大工业增长空间的重要领域。”许召元说,从需求方面看,提出了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点方向,包括推动重大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的细节。值得注意的是,重大项目并不是有投资就一定会对实体经济形成拉动作用,重点是要形成实物工作量,才能对相关行业形成实实在在的带动,也包括稳定和扩大出口需求。从供给方面看,既提出了扩大新动能的增量空间,也提出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具体要求。一大政策亮点是,《通知》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提出了针对性帮扶举措。
当然,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和稳定增长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长期任务,从进一步完善政策空间的角度看,还有一些短期和中长期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许召元指出,从短期看,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疫情科学防控,特别是做好物流保障,使需求能够释放。当前,不少潜在的消费需求面临物流制约,不能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举措,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中长期看,要注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此次《通知》提出要做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统筹发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各方面合作,大力度加强消费市场环境优化,使消费者对国货买得放心、用得安心,把“三品”建设转化为消费者对国内商品的切实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商品质量标准的完善,引导工业在稳增长的同时,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也非常重要。
邓洲认为,在传统要素优势减弱的情况下,制造业发展必须建立在更高人力资本、更大国内市场、更先进技术水平、更完备安全产业体系上,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作为工业大国,中国应该在更多制造方向和技术路线方向上同时布局,形成全覆盖、多路线、完整链条的未来制造业发展格局,降低技术发展不明确带来的不确定性。(记者 周子勋)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