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扩中提低”须多措并举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11-25 11:22:33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收入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发挥,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农村居民收入=1),比2012年下降0.38,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重要路径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中提低”到底怎么实现?
机会、规则、体制公平至关重要
“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跟机会、规则、制度等有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这三者之间,机会公平是第一位的。对于初次分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对本报记者表示,影响当前收入差距格局的既有历史方面原因,也有现实条件制约。比如,城乡差距是长期存在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历史上城乡居民收入比最高达3.33。地区差距,由于资源禀赋等方面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发展速度也有所不同。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收入的范围和时空也发生了变化,同样给收入差距带来了较大冲击。
在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看来,农民收入低的根源,一是户籍、教育、住房等制度限制了农民进城的机会。二是土地交易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农民几乎没有财产性收入。
“体制因素导致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巨大。”周天勇对本报记者表示。
多方挖潜做好“扩中提低”
“扩中提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通过税收、社保、就业、社会激励等制度安排和市场调节,减少低收入者,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使橄榄型分配格局加快形成,从而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参照国际经验,收入分配形成橄榄型格局,中等收入群体应占大头,约占80%以上。冯文猛表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按14亿人口来计算,占比还不到1/3,未来“扩中提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要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挖掘潜力。”冯文猛就如何“扩中提低”提出以下建议。
在城镇化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实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让更多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加入到更高收入行业,成为更高收入群体。
在社会保障方面,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保障制度朝着更加公平、更加统一的方向推进,并将新形态就业群体以及弱势群体纳入保障体系。
在公共服务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
在冯文猛看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是“扩中提低”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橄榄型社会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按此目标,“扩中提低”要聚焦重点人群分类施策。
周天勇表示,在“扩中”方面,首先要鼓励就业创业优先,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其次要用财税、法律等手段有效调节财富的再次分配,鼓励竞争性财富积累,防止垄断性财富积累。在“提低”方面,增加农民创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关键,通过体制改革,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发展权、创业权、置业权,同时让农民的住房转化为资产和财富。
“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各方利益,如何在不同区域、行业、部门、人群之间权衡利弊,在制度、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兼顾各方,使分配格局更趋公平合理,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智慧是巨大考验。”汪玉凯如是说。
鉴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汪玉凯建议,在推进过程中高度关注机会、规则和制度公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防止大刀阔斧、没有预警示范的“一刀切”倾向。
对于未来调整方向,汪玉凯认为,可能会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高最低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扩大就业、增加财税调节力度、增强社会激励机制等措施,对一二三次分配进行调整,使收入分配格局日趋合理。
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党委书记项爱光对本报记者表示,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在“提低”方面应做减法,针对低收入群体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施策、精准滴灌,“造血”和“输血”双管齐下。在“扩中”方面做加法,通过技术突破、产品销路拓展、工资待遇提升等渠道来增加收入,尽可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和数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新论述,顺应了百姓呼声。”河北永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千朗对未来全面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加快居民财产积累过程、提高公共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等方面充满期待。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