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详情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2-11-08 19:48: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社会生产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再次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体现了我们党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的坚定信心和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战略定力。
 
  保持经济稳中求进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
 
  实体经济是我国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人类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过去,人类解决温饱和短缺问题,依靠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人类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仍需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经济建设,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这必然依赖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发展实体经济是由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是我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2021年我国GDP总量达到了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约占全球18.5%;人均GDP达到80976元,比2012年增长69.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关键原因在于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经济基础和发展战略自始至终没有脱离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根基,按照经济发展新理念要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结构在调整中改善、企业效益趋向好转、新的增长动力机制逐步形成,我国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实体经济作为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活动,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部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部门,也是核心部分,发挥着基础性、主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发展实体经济必须要抓住制造业这个“牛鼻子”,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虚拟经济应当产生并服务于实体经济,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则会产生经济泡沫,带来经济社会风险,甚至削弱整个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和增长的基础。我国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时,必须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而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要回归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否则整个经济体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必须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影响,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战略定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根本。
 
  首先,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应对国际竞争的根本选择。纵观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大经济体,无一例外地都要依赖于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物质生产体系,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源于其组织大规模分工协作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目前,全球价值链加快调整和重构,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哪个国家具备更强大的实体经济,尤其是更强大的制造业,那么就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其次,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对未来发展造成挑战。一是产业结构失衡。很多行业中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并存,社会资本大量向一些领域集中,造成了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同时很多领域存在严重产能不足,甚至很多产能过剩产业的高端环节,也依赖于大量进口。二是区域结构失衡。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而部分中西部地区还处在工业化前期。三是收入结构失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基尼系数长期维持在0.45以上,近年来虽然出现明显下降,但仍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最后,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手段。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而造成金融风险的根本原因,就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形成巨大虚拟经济“泡沫”,成为吸纳社会资源的引力“黑洞”,导致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吸引虚拟经济重新回归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消除资产泡沫、降低杠杆率。
 
  以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
 
  目前,中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然而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很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在关键环节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着力提振实体经济,就必须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第一,加强基础研究,激励自主创新。要加大对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新技术产品的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竞争环境,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第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第三,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组织各层面优势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针对一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进行集中突破,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第四,优化竞争环境,释放企业创新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高侵权行为成本,确保市场机制的公平高效,为企业家捕捉盈利机会、创新商业模式、从事经济活动提供支持。
 
  作者:原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