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长殷勇:对金融和产业发展的研判与思考
招商引资内参 / 2022-10-31 13:21:36
10月28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决定,殷勇任北京市副市长、代理市长。此番履新后,现年53岁的殷勇成为全国31省份中最年轻的省级政府“一把手”。殷勇此前曾多年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2018年1月任北京市副市长。他对北京的金融建设和产业发展有独到的经验判断。
01、做好基础设施领域REITs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就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
2020年4月26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经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8月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同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公募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目前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球公募REITs市场总市值已超过2万亿美元,资产范围包括写字楼、商场、公寓、酒店、仓储等商业设施,以及公路、机场、港口、通讯、水电气供应、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
私募类REITs产品在我国已有发展,主要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态出现,基础资产类型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零售门店、租赁住房、酒店等。但由于法规、税收等制度原因,公开募集并上市交易的标准化REITs产品在我国国内还未起步。这次我国推出的公募REITs试点,聚焦基础设施领域,在一系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盘活存量资产,为开展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腾挪资金。据统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累计投资额110多万亿元人民币,大量资金沉淀在存量资产中,亟待盘活以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投资需求。
二是为居民提供新的投资产品和投资渠道。居民可以通过认购公募REITs,以较低门槛参与到基础设施这一大类资产的投资配置中,分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红利。
三是有助于优化我国融资结构。我国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不足,据统计,2012~2018年,股权融资在新增社会融资中占比仅为5.6%,基础设施在内的企业投资依赖银行贷款,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150%,在全球处于高位。基础设施REITs坚持权益导向,有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四是有助于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和专业化运营机构,尤其是通过上市后加强规范化公司治理,提升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益。
根据试点规则指引,此次公募基础设施REITs试点采用“公募基金+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的产品结构,资产支持证券将基础设施对应的项目公司的股权转化为公募基金可直接投资的标准化证券,公募基金实现面向公众投资者的公开发行。试点推出的基础设施基金主要需符合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80%以上基金资产投资于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并持有其全部份额,基金通过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持有基础设施项目公司全部股权;二是基金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和项目公司等载体取得基础设施项目完全所有权或经营权利;三是基金管理人主动运营管理基础设施项目,以获取基础设施项目租金、收费等稳定现金流为主要目的;四是采取封闭式运作,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合并后基金年度可供分配金额的90%。
可见,公募基础设施REITs的产品结构是较为复杂的,涉及多类市场主体和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从微观层面看,做好基础设施REITs工作的关键,就是要理解原始权益人、基金管理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机构和公众投资者这四类主要主体的经济动机和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好产品与制度,防控住风险。
02、北京如何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又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率先实现恢复性增长,为稳定世界经济和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一个多月前,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明确了“十四五”发展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周,北京市委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生态文明、民生福祉、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六个明显提升”。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金融业是首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北京市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将其作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245亿元,同比增长7%,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对稳定全市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将坚持首善标准,自觉承担起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的重大责任,进一步做优做强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构建好高精尖经济结构,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两区三平台为抓手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今年9月4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峰会上发表重要致辞,指出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是中央交给北京的重大任务,是打造首都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机遇。
北京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居全国首位。“十四五”时期,北京将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突出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开放四大特色,聚焦科技服务、数字经济、金融等9大重点产业领域,做好支持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和目标企业清单三单管理,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园区,着力破解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力争为全国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具体到金融领域,我们将在落实102项改革开放新举措的基础上,争取更多先行先试的政策突破,并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在京落地发展。今年,我们还打造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和金融街论坛三大国家级开放交流示范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提升“三平台”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推进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产业基础深厚。这次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目标,提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这当中,金融业供血作用的充分发挥尤为关键。我们将在金融服务科创、民营、小微企业系列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四个中心的作用,不断加大对中小微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国家科创金融试验区;将加大对企业上市、发债融资的培训和辅导,深化新三板改革,优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功能;将发挥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作用,拓宽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同时,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首都金融科技工作快速有序推进,产业集聚和创新引领效应已经形成,示范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在《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北京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批17个试点应用入箱,进度、数量和范围等领先全国;北京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聚集了一批金融科技领域的顶级智库和龙头企业,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一批重要机构在京落地。“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监管科技等为重点,推进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金融产业集群,孵化一批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数字金融领域领军企业,深入开展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试点,利用冬奥会等场景在数字货币等前沿领域先行先试,力争取得引领性突破。
三是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今年9月22日,我们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发展路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形成的强有力倒逼机制,将带来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形成巨大的碳市场,促使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加重视绿色风险分析、责任投资和ESG理念。
北京作为首都,一直是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北京要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北京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治理,北京的生态质量大幅提升,PM2.5的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50%,重点碳排放单位的碳强度较2016年累计下降16.5%。在这过程中,绿色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京的绿色信贷总量超1.2万亿,居国内前列;绿色债券发行量占全国1/4以上;北京节能环保领域上市公司数量国内占比超过10%,总市值居全国首位。“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积极申请和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标国际领先的碳市场标准发展自愿减排交易,探索绿色资产跨境转让;将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依托北京金融科技领先优势,开展环境风险计量评估,提高绿色金融资产定价能力;将深化绿色金融交流合作,支持绿色金融国际组织在北京发展;将支持金融机构在副中心积极开展绿色金融的改革创新试点,努力将副中心打造成为绿色金融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样本。
四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近年来,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北京的营商环境显著提升。作为样本城市,北京助力中国在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排名中比去年提升15位,比前年提升47位,位列全球第31位;如果把北京的评分单独排名,相当于排名全球第28位。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中国主要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北京已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我们取消了银行账户开户许可,首创的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也被正式写入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们还推出了普惠性的12345企业服务热线机制和针对性的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帮助金融机构在内的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在京工作生活的金融人才,我们致力于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改善大家关心的户籍、医疗、教育等政策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完善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人性化、精细化水平,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将持续强化科技手段运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法治保障水平,为营商环境改善贡献北京经验。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十四五”时期,北京将以“两区”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政策支持、扩大改革开放。我们诚挚地欢迎海内外机构和投资者来京开展投资、合作创新,共同参与到北京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中来!
03、北京建设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的总体考量
(1)为什么要建设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的创新示范区
第一、金融要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业要更好的服务普惠,要更好的便民,要更好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要更好的服务科技创新。这里面还是有不少需要我们克服的障碍,有很多障碍是由于包括信息不对称,经济规模效益不够等这些市场机制造成的。过去传统手段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因此,金融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需求发展的要求,所以金融还需要不断的演进和提升。
第二、我们看到科技在过去迅速的发展,为我们解决金融当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法。包括我们看到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数据大量的聚集和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场景里得到了实际的使用;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我们不少的行业里已经开始实施。北京市也有一个大数据的工程,所有的这些数据也要实现云共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区块链,将我们的资源共享,同时也是保障信息的相对安全,提升信息管理的能力。这样一些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金融当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第三、金融监管的理念和框架在不断完善。过去几年,我们经历了金融和科技的探索、磨合,有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从金融机构来说,有了更迫切的需要,深化了我们的服务能力。从科技企业来说,我们也总结出来了乱办金融、开展非法金融活动,造成了很大风险,给整个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更好的管理金融和科技融合的监管框架逐步健全,体制机制不断的完善,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技术,可以把金融和科技更紧密的结合起来。
基于这三点,我们认为应该加强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2)为什么要在北京建设,为什么要把西城和海淀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作为主要的区域
首先,北京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创新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有巨大的人才优势,全国最好的学科一半以上在北京,包括顶尖的人才几乎也有一半以上在北京。同时,北京市也大力加强科技的投入,北京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过去几年基本上是接近6%,这个比重比全国1.75左右的水平明显的高了很多,我们跟发达国家比也比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的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高,他们平均是4%左右。这样很强的投入,使得北京在科技能力方面也是领先的。英国的自然杂志每年都会对全球的500个城市的科研产出能力进行打分,排名,北京连续在全球蝉联第一。所以我们有人才优势,有这样的投入,我们科技的成效的确也比较突出,比如说我们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排名第二。我们现在注册的高科技企业,平均每年200家,去年翻了一倍,北京科技创新的成果越来越得到显现。
另一方面,北京是中国的金融管理中心。主要的监管部门,主要的金融机构的总部,主要的国际的组织,以及金融的大客户,各种类型的企业,基本上总部都是在北京。北京的金融资源,金融资产量大概占到了全国的45%,这充分的体现了北京在金融方面,处在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也表明了对金融方面的需求,基本上发源于北京,也是集中在北京。
选择西城和海淀作为示范区,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恰巧地理位置上海淀和西城交界,西城区有金融街,这里聚集了主要的全国的金融机构。海淀区,中关村是科技创新的圣地,这两个区交接的地方就在西直门外大街,所以西城区的金融机构聚集,他们有大量的对科技的需求,海淀区的科技企业的聚集,他们有很强的科技能力,需要在金融等相关领域进一步探索应用的场景。我们就选择西城和海淀交界的地方,我们划出了60万平米的位置,决定启动建设北京市的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这样一种选择,大家觉得都认可,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是一种非常有逻辑的安排。
(3)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和规划
第一、首先启动的是核心区。西城和海淀各拿出将近30万平米的办公场所,一共60万平米左右,围绕着西直门外大街沿线进行布局,核心区构成我们示范区的主要的承载地。
第二、北京市为了支持发展,我们出了两个文件,《关于首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去年已经都颁布了,同时我们也还配套了金融科技发展相应的基金,我们也引入和培养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同时我们还出台了其它的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构成了整个支持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
第三、我们构建了一个议事、协调、监管的机制。这个机制统筹两个区,管理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工作,这个机制目前已经基本搭建完毕,目的就是保证跨区的服务示范区项目具有整体性,具有协调性,能够具有安全性。
第四、要建设一个开放的研究平台。刚才也有大家提到了,可能是一个研究院,或者是一个机构,总而言之是一个开放的研究平台,主要是为金融科技发展当中的一些共性的重大的基础问题,比如说数据安全的问题,标准的问题,共享的问题等等,我们要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一套体系和一些制度。
第五、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让两个区的供给和需求端能够更好的配合,让供给端也能够形成产业链条,让需求端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这是我们北京的优势,很可能也是我们金融专业服务示范区能不能取得预期成就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打造这么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让供需双方有各种各样的灵活机制对接。
第六、我们要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北京的营商环境应该说是在快速的提升,去年我们在国务院首次进行的全国主要城市营商环境的视频工作当中,北京排名第一。后来我们又跟上海一起,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的评估,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中国的排名从第78位一举提升了32位,达到了46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制定了三年的行动计划,我们希望每年北京的营商环境都有新的提升,真正的把北京打造成企业发展的首善之都,这是我们整个金融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的总体规划。
(4)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第一、从事金融活动是一个需要持牌,需要审批的行业。这一点在2017年年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什么金融必须要持牌,必须要审慎监管,就是因为金融本身的标的就是金融资产本身,所以它容易自我循环。同时,金融又有很强的外在性,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硬币的两面,一个是实体经济的活动,另外一个是货币作为交易的手段,所以金融出问题,毫无疑问会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基于这些认识,国家从监管的整个理念和制度设计方面已经非常明确的要求,金融活动必须要持牌。
第二、这些持牌的金融机构开展活动必须要严格遵守金融行业的监管规则。监管规则就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过去一些风险都表明,恶意的监管套利,恶意的规避监管的行为,以及完全忽视蔑视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都会酿成严重的金融风险隐患,最后回过头来都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点我们各个入区的企业都必须要牢记,要严格遵守金融行业的监管规则。
第三、严厉打击违法和违规的金融活动。不能打着创新的幌子搞非法的金融活动,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制,全市范围的联动机制,建立了五位一体的框架,包括极早发现,打早打小,存量整治,应急处置,刑事打击。非法活动,不管哪个阶段,我们都有监管、处理、打击的流程,把非法违规的金融活动极早有效的处置,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第四、大力发展监管科技。刚才不少企业都提到了这一点,监管部门也提到了这样的一些需求,运用好科技手段,服务好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很多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他们危害的程度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就是因为他们应用了新的技术和手段,那么我们的金融监管不能停留在过去,不能靠人海战术,我们也要应用科技的手段,帮助我们及时有效精准的开展监管活动,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监管科技。
第五、开展国际监管合作。金融科技在全球的发展都是新的领域,也是发展的一个热点,国际上也有不少的国家和地区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对这样一些城市开展更多更紧密的国际合作,以此相互借鉴经验,学习有益的做法,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跨境的协调合作的工作。
这四个方面,是我想进一步跟大家交流的内容。希望我们入区的企业,希望我们入区的金融机构,希望我们金融监管的部门,希望我们广泛的媒体朋友,能够更加全面的准确理解北京市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成立建立的总体考量。希望示范区能够顺利的起步,健康发展,能够为北京的科技行业,金融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能够为北京金融和科技的产业布局产生新的要素;能够推动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的探索、监管、实践,取得新的成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们所有参与的企业,供给方和需求方都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