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韧性依旧,但短期需求问题亟待解决
经济日报 / 2022-09-14 10:31:22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周二表示,长期来看,由于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以及世界和中国的联系依旧紧密,中国经济仍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潜力。不过,针对当前经济面临的消费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疲弱问题,他认为政策端需要继续发力支持。
姚洋在当天的北大国发院公开课上指出,回顾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可以发现经济具有周期性,每十年是一个周期。1980年是高增长年代,这是在很低的水平下实现高增长。1990年经济非常难,几乎所有重要的改革都在上世纪90年代完成,特别是企业改革。正因为这样彻底的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迎来了十年的超高速增长。
他表示,过去10年是结构调整期,比如处理产能过剩问题,而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的调整之后,中国企业开始从外延式扩张的态势转向内涵式发展,很多从事投资、互联网的企业在过去十年开始投资实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是中国经济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在当天的公开课上,姚洋强调,目前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冲到了世界第一,甚至是引领世界,比如人工智能(AI)、新能源、电动车等领域。
以中国的电动汽车为例,他判断,中国电动汽车十年之内将会重复日本上世纪80年代发展路径,形成大面积出口。原因在于,一是技术弯道超车。二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在世界上存在绝对优势。这两方面结合就是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
同时,在姚洋看来,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不断加强也是中国经济有韧性的表现,2022年一季度以来,欧洲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元器件增长了一倍以上。另外,2020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稳步上升,并没有下降的迹象,唯一有影响的是技术脱钩,比如在芯片领域,但也不要夸大这一影响,因为中国市场太大,美国很难放弃。
尽管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存在很大潜力,不过姚洋强调,不能忽视短期经济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消费需求不足,二是房地产市场的疲弱。
疫情的反复以及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对消费产生较大冲击。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仅为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1-7月累计来看,增速同比下降0.2%。仍未摆脱负增长局面。
从央行公布的储户问卷调查来看,居民消费意愿较弱。6月29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而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高达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经济的瓶颈主要在消费,生产端目前的产生是比较富余的,靠投资来拉动经济难度比较大,地方政府的动力也不是很足,所以要把注意力集中要提振消费上来。”姚洋说。
对于如何提振消费,姚洋强调,政府要拿真金白银来,可以考虑发行1.4万亿消费特别国债,由各省市来认购。
“消费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进入GDP,发放1.4万亿消费券,都用掉就是制造1.4万亿的GDP,还有连带效应,比如说乘数效应,如果是两倍的话就是2.8万亿,这也就意味着GDP会增长2%左右,而且不太可能有通胀,因为生产端富余产能太多,涨价涨不上去。”他表示。
谈到房地产行业,在姚洋看来,应该(对房地产行业)有清醒的认识,目前外界过于关注房地产的负面作用,这对政策制定有一定影响。
他表示,房地产行业不光是建筑业,后面产业链条上还有装修业、家电业、家居业,房地产业增速下滑后,消费增速上升难度也很大。
此前部分地区出现了针对烂尾楼的停贷风波,一时间,是否应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成为外界讨论的焦点。
姚洋认为,针对这个问题要深入分析,为什么在中国预售制那么流行。“我们的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是不足而不是太多,预售制下,开发商拿了钱是要去提供流动性,这是房地产企业得到流动性的一个办法,要取消(预售制),一定要让银行把 ‘口子’打开。“他说。
针对烂尾楼问题,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国家和地方层面都设立了房地产纾困基金。姚洋认为,应该拿这笔钱去买上市房企的股份,这意味着政府给房地产行业投一个赞成票。如果政府对中国经济未来有信心,银行看到了就敢给开发商贷款了,老百姓的信心也就恢复了。
原标题:姚洋:中国经济增长韧性依旧,但短期需求问题亟待解决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