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有效扩大消费需求?
2022-08-30 13:57:59
据了解,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局面,应坚持政府外部刺激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紧急应对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短期稳增长与长期鼓励消费相结合的原则,持续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短期内,应做好疫情应对和稳就业、稳消费工作。
首先,要解放思想、科学对待国际经验。在疫情暴发初期,各国为了应对危机出台了许多刺激性措施,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围绕稳定消费而设计的。这些政策设计,受制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但也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对于国外的相关政策探索,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和排斥,甚至动不动就“一棍子打死”。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改善公共服务、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也要认真学习总结、借鉴吸收,以避免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弯路;
其次,聚焦重点人群,做好稳就业、稳消费工作。对于那些收入、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人群(首先是纳入静态管理的、封闭管理的人群,有的地区甚至数次被纳入静态管理),要发放生活补贴或食物补贴,避免其消费水平急剧下降甚至陷入生活困境;要坚持精准防控,消除动辄全小区、全城市“封闭管理”的“一刀切”现象,把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冲击降到最低;要聚焦制约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采取措施畅通物流、人流,维持产业链稳定运行;全面落实政府各项减税降费、金融扶持、就业帮扶等政策,切实减轻小微企业、严重受疫情冲击的产业的经营困难,帮助其渡过难关。要总结近年来扩大消费的相关经验,通过推广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消除汽车等大件产品消费阻碍等方式,激发国内消费的活力;
再次,做好重点人群、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稳就业工作。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方面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高质量的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国家推动对华“脱钩”战略和反华图谋,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卡脖子,威胁到我国经济安全。建议政府启动“经济安全保障工程”,依托国有企业、大型研究机构和行业领头企业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技术和操作系统开展攻关,由此而增加招募的研究生、大学生由国家提供生活补助和相应的工作经费补贴;与此类似,高校也要扩充人文社会研究机构,增加招募研究人员,以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掘公共服务领域(如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的潜力,为青年人群提供工作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找到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有助于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消除就业市场上的“内卷”现象,稳定社会收入水平、稳定社会消费,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从中长期看,则要积极谋划后疫情社会,通过着力完善机制,进一步推动经济向消费主导转型。
首先,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目前无论是GDP创造,还是就业容量,GDP都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后,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稳增长、稳就业的主战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监管、放开市场准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努力打造透明、法治、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稳定社会预期,充分激励社会创新创业活动。
再次,聚焦农村老龄人群和儿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水平。要积极总结、推广疫情期间提供收入补贴、保障消费水平的经验,并将其首先推广到农村敏感人群,为扩大内需提供持续动力。要划拨更大比例商业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进入财政专项,依托利用信息技术精准为农村老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基础病防治等公共服务,以实物形式加强健康营养保障,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后,要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安全感,释放消费潜能。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保障年轻人在城市的“刚需”住房需要,消除“掏空六个钱包”为年轻人购买住房的现象;要完善养老、医疗和社会救助体系,使人们能够安心消费;要进一步改善教育供给,保障儿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提高社会安全感。
作者:张俊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