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首份宏观经济数据将发布 复苏之路会怎么走
第一财经日报 / 2022-08-12 16:07:06
稳增长一揽子政策进一步落地显效,中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国家统计局将于8月15日发布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作为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份,7月是判断下半年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机构预计,7月经济数据将继续回暖,工业、消费、投资等指标将小幅改善,需求不足、内生性通缩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首席调研结果显示,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7月经济数据将稳中有升,消费增速预测均值为4.77%,工业增加值增速预测均值为4.8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均值为6.16%。
多位专家分析,当前经济复苏面临新的挑战,需求不足问题更加突出,消费需求恢复乏力的特征更为明显。应对三重压力,要全力加大宏观政策力度并显著增强政策效果,尽快使投资、消费需求全面回暖。
工业增速或继续改善
经济学家们对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4.88%,高于上月3.9%的公布数值。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7月生产活动显著分化。一方面,汽车产业链加速复苏,半钢胎、全钢胎开工率同比显著回升;另一方面,受浙江等地限电影响,织机负荷率、PX开工率同比均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总体来看,随着疫后复工复产的继续推进,工业增加值同比或回升至5.7%左右。
从先行指标来看,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7月制造业PMI回落到荣枯线以下。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后再次下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7月份PMI指数由升转降,且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下,表明内生性下行压力较大。虽然全力控制疫情影响、着力应对三重压力的努力,正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趋好,但散发疫情影响仍时有抬头,需求收缩等问题累积时间很长,多重困难较长时间持续和叠加,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陷于困境。两类因素相互消长,摆脱困境的企业逐步增加,预计仍需时间。
中金公司研报称,虽然制造业PMI重回收缩区间,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仍改善。PMI是调查数据,且季调方法对数据影响较大,并不一定能完全对应实际制造业增加值。由于洪水、疫情、限电限产等因素,2021年同期基数较低;高温天气下采矿业和公用事业或有支撑;半钢胎和沥青开工率同比上升,显示汽车和基建的拉动作用较大。综合来看,预计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上升至4.5%。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以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市场持续较快恢复。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公布值为3.1%,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预计,7月这一指标将升至4.77%。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疫情冲击减弱,居民日常消费延续恢复态势,批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有明显上升,住宿业、文体娱乐业和景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连续上升,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仍在60%以上。
“不过,房地产交易明显回落,将会拖累家具、家电和建材等相关消费。同时,受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影响,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将有所回落。”温彬说。
汽车作为消费的重要领域也在逐步回暖。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81.8万辆,同比增长20.4%。这是继今年6月同比增长23%后,增速再次超过20%。其中,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8.6万辆,同比增长117.3%。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7月乘用车销量增长主要因为疫情散发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加上物流和供应链的持续改善、出口的韧性、产业的复工、积极政策等叠加因素,有效促进了车市增长。从6月开始实施的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中金公司指出,疫情散发扰动线下活动,但不改消费修复大趋势。7月上旬国内部分地区的散发疫情,对消费活动形成阶段性压制,市内人员流动、电影票房收入等均出现小幅回落。而酒店入住率、全国迁徙规模等趋于改善,反映出线下旅游出行等活动的持续回暖。考虑到2021年同期德尔塔疫情和自然灾害导致的低基数,预计7月消费同比增长6%左右。
基建投资进一步提速
今年以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6.1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其中,4月份增长1.8%,5月份增速加快至4.6%,6月份进一步回升至5.6%。
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预计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其中,基建投资增长8.0%,制造业投资增长9.8%,房地产投资下降5.3%。
连平分析,高新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新基建投资占比提升、消费加速修复、民企经营状况好转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制造业投资有较大支撑,但低基数效应逐步减弱、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探底过程中、欧美需求减弱等因素又将形成拖累,制造业投资的累计增速将重回个位数。
而基建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加快,这得益于建设进度加快、财政发力更为精准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等因素。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7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大幅放缓至610亿元,不过二季度发行量较大,能持续支持三季度基建投资,预计7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反弹至15%以上。
房地产投资增速则可能继续下探。汪涛指出,近期部分房贷断供导致市场情绪低迷,前期防疫限制放松后需求反弹等一次性拉动因素消退,7月房地产销售再度走弱,预计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轻微扩大至10%。
下半年全力稳增长、扩内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随着疫后经济修复,疫情对供给端的冲击基本结束,目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需求不足。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企业占比连续四个月上升,7月超过五成。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回升动力不足,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企业预期回落。7月制造业PMI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较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创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日前表示,从今年经济恢复的情况看,与2020年初期疫情冲击后经济恢复的情况相比,需求结构、微观主体行为、增长动力结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经济恢复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需求不足的特征更加突出,消费需求恢复乏力的特征更加明显。
王一鸣称,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要协同推进宏观政策调节和增长动能转换。
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下半年经济或继续改善,但对经济恢复的高度需要保持谨慎。考虑到经济和就业的压力,现在或已到了必须全力稳增长的时候。
面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核心矛盾,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下半年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
张立群称,内生性下行压力一般有自我加速的特点,其显露需高度重视。要坚决控制住散发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种可能的新冲击;全力加大宏观政策力度并显著增强政策效果,尽快使投资、消费需求全面回暖。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要着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比拉动基建投资更能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能,建议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发放消费券,刺激服务性消费。通过设立房地产基金等措施保交房,稳预期。降低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适度降低“三条红线”的条件和达标期限,支持房地产企业多渠道融资,保障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不出现断裂。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