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期宏观峰会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 2022-07-18 13:32:48
7月16日,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办的“2022中期宏观峰会——稳增长与实现路径”在京成功召开。峰会以今年上半年国内外局势变化为背景,就下半年经济形势展望、宏观政策调整优化、助力我国经济稳增长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研判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随后,峰会围绕“下半年经济形势展望”、“财政与货币政策如何助力稳增长”以及“下半年资本市场走势展望”三个主题,邀请18位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市场机构的领导、学者与专家展开充分讨论。
尚福林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以来,受到新一轮疫情和俄乌冲突等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二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了正增长,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成果十分不易。与此同时,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然不稳固,稳就业等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当前阶段,要充分认识就业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意义,稳住就业就稳住了民生、就稳住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盘。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顶梁柱和主力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是稳就业的关键。尚福林就下半年我国经济企稳提出四点具体建议:第一,要持续改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第二,要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第三,要抓住数字经济机遇;第四,要着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主旨演讲环节,戴相龙认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逐渐稳定,全国各地各部门正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建设中,综合研判,我国三、四季度GDP有可能超过5%,全年GDP或接近4.5%。为使今年下半年经济企稳,戴相龙指出,一是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二是要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相衔接。戴相龙还就当前房地产发展困境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增强房地产发展的信心;二是住房贷款要支持居民住房的梯度需求;三是开辟多种住房融资渠道;四是实行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双轮驱动”。戴相龙还就发展我国产权市场,聚集社会资本以培育更多更好的上市公司提出了三点建议。
朱光耀表示,当前世界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为严重的系统性危机。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全球性债务攀升、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同时爆发,多重因素相互叠加,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为应对潜在的全球系统性危机,中国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具体而言,第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方针,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第二,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在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探索新的发展动能,努力争取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高培勇从经济安全角度出发,认为市场主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下半年要着力提升市场主体预期,推动国民经济重回增长轨道。高培勇指出,市场主体的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需要避免超预期因素对市场主体造成超预期冲击。高培勇建议,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应向市场主体集聚,稳增长相关政策应紧盯市场主体,在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差异、社会层级等各项维度上精准施策。
王一鸣从宏观调节视角出发,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动能切换的关键节点,为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目标,应加大一揽子政策的实施力度。王一鸣指出,下半年应继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协同推进宏观经济动能转换。具体而言:一是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恢复的关键性作用;二是增强消费持续扩大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快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四是加快推出提振市场信心的改革和政策举措。
第一场高峰论坛聚焦“下半年经济形势展望”,由中国国债协会会长、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孙晓霞主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黄益平,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在论坛上发言。
刘尚希认为,应以“稳中求进”的策略应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第一,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角度去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第二,高度关注疫情、房地产风险等不确定性事件的影响;第三,建议加大推进农民市民化等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刘元春表示,不必过度担忧下半年经济的反弹,更重要是应关心中长期问题。第一,防止下半年对经济调控政策的过度叠加;第二,政策应从疫情纾困转向培养市场内生动能;第三,不宜过度放大短期风险,重点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短期稳增长和中期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
黄益平指出,为保障我国下半年经济稳增长,要高度重视风险问题。一是关注全球经济形势走弱对我国下半年经济复苏的影响;二是关注经济复苏过程中微观层面的风险;三是关注疫情对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对此,黄益平建议下半年应坚持抗疫政策,增加政策刺激,纾困微观主体的流动性压力。
祝宝良提出,目前我国经济最主要的矛盾在于需求不足,下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政策条件下,一是要稳定供给端企业的政策预期;二是要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发放支持服务业的消费券;三是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紧密配合。
孙学工认为,我国下半年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在5.5%~6%。在该预期下,相关政策出台前应充分考虑经济复苏的实际进度,防止出现政策短期内密集叠加造成的政策性市场波动。孙学工还提出,应针对服务业和房地产等复苏疲弱行业出台定向政策。
第二场高峰论坛聚焦“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助力稳增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张健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论坛上发言。本场高峰论坛由KKR投资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主持。
张健华建议,下半年经济稳增长政策应在房地产市场和消费两大领域发力。第一,从信贷政策上防范信用风险,尤以防范房地产市场的信用风险为重;第二,关注银行间流动性问题,防止流动性过剩;第三,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但不宜过度。
卢锋指出,经济稳增长需关注三方面情况。第一个方面,统筹处理防疫政策和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方面,宏观政策要针对总需求特别是内需不足问题对症下药;第三个方面,针对劳动力需求侧阶段性匹配困难,建议通过市场化改革和结构性行业政策来加以克服。
张晓晶认为,我国宏观杠杆率仍处于上升周期,但由于前期趋紧的政策导向,居民部门杠杆率整体下降,企业部门资产负债接近衰退边缘,为保障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稳增长目标,政府部门在宏观杠杆率方面还应表现得更加积极。
陈道富认为,下半年我国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让经济回到潜在增速。具体而言:第一,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增速回到潜在增长水平;第二,通过在激活市场预期、疏通政策堵点、发挥财政政策效力、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四个方面发力,支撑下半年经济平稳运行;第三,保护好金融体系信誉,引入投资银行的资源整合思维,合理设计风险处置机制。
管涛主要从加强政策联动方面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加强防疫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联动;第二,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在流动性和偿付能力方面为市场主体纾困;第三,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与产业政策协调联动;第四,探索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可持续性。
第三场高峰论坛聚焦“下半年资本市场走势展望”,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原董事长聂庆平,北京证券交易所原董事长徐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论坛上发言。本场高峰论坛由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主持。
聂庆平对我国资本市场前一段时期先抑后扬、宽幅震荡的格局分析后指出,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韧性较强、呈现正U型走势;第二,我国货币政策具有逐步宽松的弹性空间;第三,一系列稳增长的经济措施落地后确实有效,为长期稳健的经济增长提供保障。此外,聂庆平认为,今年下半年我国资本市场应重点关注业绩驱动、跨境国际资本流动、估值缺口的剪刀差问题以及是否会出现报复性反弹的消费需求这几个方面。聂庆平判断,今年下半年我国资本市场将保持“中性偏乐观”的总体基调。
徐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面临多重因素影响,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为保证今年下半年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第一,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这三条经济发展主线;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风险、经济的虚与实、资本市场硬与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平衡这四组关系。
张晓燕对下半年我国资本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张晓燕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当前遇到三大挑战,分别是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由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导致的全球性通胀。为应对三大挑战,张晓燕认为,我国监管部门应在建设多层次市场、积极引入外资和社保养老金等方面积极布局,促进资本市场长效发展。此外,张晓燕还就绿色金融、数字经济、不确定下的稳增长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丁安华从经济企稳视角出发,认为今年下半年我国资本市场走势较为积极。丁安华提出,应关注海外形势为我国经济复苏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很难独善其身;第二,当前外部经济波动在未来半年到一年会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外溢效应,市场可能会呈现结构性波动行情。
陆挺认为,下半年我国经济会复苏,但过程未必轻松。具体而言,复苏进程中存在四个风险因素:一是疫情再度冲击的可能性,二是房地产行业信心疲弱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总体需求下降,三是全球经济下行导致我国外需减弱。此外,陆挺基于经济基本面分析,判断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可能面临贬值压力,股市受冲击后会再次反弹,国债利率上升风险升高,高收益债难有起色。
本次峰会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秘书长刘喜元主持。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