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稳住经济大盘要坚定发展信心
中国财经报 / 2022-06-28 16:37:25
原标题:稳住经济大盘 坚定发展信心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我国经济回旋余地大、韧性强、基本面长期向好,要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信心,正视当前经济面临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推出并完善解决对策,多措并举畅通经济循环,提振经济需求,保持供应有序,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以来,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叠加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区物流和供应链受阻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多超预期不确定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不过,我国经济回旋余地大、韧性强、基本面长期向好,各部门、各地方已推出多项稳增长政策,经济正边际回暖。因此,我们要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确识别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因素,坚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信心,正视当前经济面临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推出并完善解决对策,多措并举畅通经济循环,提振经济需求,保持供应有序,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国经济边际向好,坚定经济发展信心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我国经济积极信号逐渐显现。如,社会融资边际回暖,多项经济指标显示经济逐步复苏;粮食生产保持平稳,物价平稳可控。
第一,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企稳,预示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有所增强。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复商复市有序推进,稳增长政策的力度明显加大,我国广大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得以逐步释放,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升,逐渐打消了4月份数据引发的融资悲观情绪。
从数据来看,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为历年5月中的第二高数值,比上年同期增加839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常被视为经济领先指标,该指标明显回暖,往往预示着经济边际企稳。从结构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增加3936亿元,是社会融资增量的第一大支撑因素。长期以来,贷款是我国市场主体最主要的融资渠道,5月份新增贷款同比、环比均明显增加,显示稳定信贷增长的各项政策的作用开始显现,实体经济融资境况有所好转。
此外,财政政策在支持社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1.06万亿元,同比增加3881亿元,是社会融资增量的第二大支撑因素。随着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逐渐形成实物工作量,政府债券融资将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市场化投资形成牵引拉动作用。
第二,国内疫情逐步好转,多项指标显示经济边际复苏。随着上海等区域疫情形势好转,以及疏通物流、交通运输堵点卡点的各项政策逐步落地,全国公路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已逐步回暖,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走阔,上海、北京、广州等多城市地铁客运量明显回升,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复苏。工业方面,重点企业日均粗钢产量在二季度整体呈上升态势,目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唐山高炉开工率呈上行态势,且高于2021年同期。1―5月,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经济发展新动能增长强劲。在疫情受控、物流和生产恢复、海外需求强劲等因素的作用下,外贸订单交付加快,5月份进出口总额达537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1%,涨幅较4月份扩大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6.9%,较4月份大幅反弹;进口同比增长4.1%,较4月份有所恢复。多项经济指标出现复苏迹象,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
第三,粮食生产保持平稳,物价水平处于可控区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农业粮食生产,以补贴、奖励等形式弥补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上涨,要求不误农时、种足种满,并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高标准。粮食、蔬菜生产保持平稳,巩固了我国粮食安全和“菜篮子”稳定供应,为物价平稳和社会稳定奠定基础。从物价方面来看,5月份CPI同比上涨2.1%,处于合理区间,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受全球能源、粮食价格仍处高位,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5月份PPI同比上涨6.4%,但涨幅较4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PPI与CPI剪刀差明显缩窄,中下游行业企业经营压力边际减小。
正视经济发展困难,充分重视经济下行压力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消费、制造业、房地产等面临收缩压力,需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挑战,充分重视经济下行压力。
第一,居民消费信心受到明显冲击。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急剧下滑,5月份同比下降6.7%,其中餐饮消费跌幅较大。央行季度调查显示,倾向更多储蓄的储户比重已连续4个季度上升,一季度数值达到54.7%,为近20年来最高位,显示居民消费信心不足,预防性储蓄意愿上升。
第二,制造业供需两端均面临收缩压力。需求方面,消费不振导致CPI持续处于低位,有效投资等需求不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的民间投资累计增速自3月份以来持续下行,跌破两位数水平。供给方面,疫情导致制造业生产端,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受到影响。同时,近3年来大宗商品等上游原材料价格飞涨,PPI走高,上游企业不得不提价,将成本转移至中下游企业,压缩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外,疫情反复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剧烈调整,部分国内区域也存在物流、交通不畅等问题。在供求两方多因素共振下,3、4、5月份制造业PMI均低于荣枯值。
第三,房地产产销两端仍未企稳。从销售端来看,在金融方面,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下滑,4月份出现负增长,5月份增速转正但增量不及去年同期的1/4;在实物方面,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6%。从开工端来看,在金融方面,虽然公开市场债券融资和贷款政策信号边际回暖,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不足,1―5月同比下降4%;在实物方面,1―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0.6%。
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当前经济形势,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各地方、各部门出台相应细则措施,力度大、决心强,协同推动经济稳定。
财政部门积极减税降费,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助力稳定投资并促进消费。在财政收入端,多种方式减税降费“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其中,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并逐步扩大适用行业范围,显著减轻企业负担,为遭受疫情冲击的市场主体“雪中送炭”。完善加计扣除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工作,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延续到期的减税降费措施,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在财政支出端,靠前发力稳住经济大盘,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探索扩大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加大对基层的财力倾斜,畅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以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为抓手,协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参与构建多元投资格局。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水利工程等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并配合多部门推出发放消费券、鼓励汽车家电大宗消费等举措,有效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
金融部门“宽货币”与“宽信用”双管齐下,引导金融资源惠企利民、解难纾困。货币政策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需求相适应,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人民银行于4月2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5月份降低5年期LPR15个基点至4.45%,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并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直达工具支持特定领域发展。同时,二季度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推出多项政策,助力金融经济体系信用扩张。如,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为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运司机开辟“绿色通道”,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推动建立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优化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对科技创新、粮油保供、物流畅通、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纾困行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多项政策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国家多措并举着力保住市场主体,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央企业要主动担当,落实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成本、房租减免、中央汽车企业商用货车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助企纾困政策,通过保市场主体助力保就业、保民生。同时,金融和财政协同加大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支持、税费减免,简化业务流程和审批条件,阶段性缓缴社保费,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扩岗补助支持,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以增加企业订单,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能,实施担保费奖补政策等。同时,聚焦运输成本高、冷链基础设施薄弱等物流业短板,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保证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商品流通不受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