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如何看待中国对全球物价发挥重要“稳定器”作用?专家三方面解读 详情

如何看待中国对全球物价发挥重要“稳定器”作用?专家三方面解读

人民网 / 2022-06-23 15:19:55
目前,在全球普遍高通胀情况下,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物价形势?中国物价与世界经济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全球经济体物价水平与其货币政策有怎样的关联?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员张哲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通胀压力显著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超过5%的国家超六成,美国、欧元区涨幅更是连创历史新高,而中国物价运行整体平稳。
 
张哲人表示,近年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深刻调整,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经济的系统性关键国家,日益发挥着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源
 
“从理论上看,宏观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市场主体在这个系统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张哲人表示,物价稳定既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外在表现,同时也以这个系统的稳定运转为前提和条件。
 
张哲人分析称,回顾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时候,物价水平往往也比较稳定;而当遇到外部冲击、经济过热或失速、国际收支剧烈变化、汇率大幅波动等情况时,物价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可以说,全球物价的稳定离不开世界经济的稳定,而中国恰恰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源。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世界经济贡献了可观的增量。“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物价稳定的重要贡献。”张哲人说。
 
与此同时,中国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搞大水漫灌,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高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的保障水平,深化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张哲人还表示,展望未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继续扮演好全球物价“稳定器”这一重要角色。
 
中国出口商品平抑通胀压力
 
物价变化与供求关系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物价涨幅总体平缓,作为通货膨胀重要衡量指标的耐用消费品价格很少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
 
在张哲人看来,究其原因,这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加入全球生成网络,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供给能力持续提高,电视、冰箱、手机、电脑等耐用消费品和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求关系整体上是宽裕的,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各国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
 
张哲人表示,中国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当出口企业面对劳动成本刚性上升、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强化、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压力时,不得不更多依靠提高效率、优化管理、完善工艺、加快技术进步等“内功”来对冲成本上升对利润的压缩,而难以简单地提高产品售价,把上浮的成本转嫁出去。
 
他认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出口企业的艰苦努力平抑了能源资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世界各国带来的通胀压力。2021年,根据万得数据库的数据,在进口商品价格平均上涨12.4%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仅平均上涨3.3%,低于美国、欧盟、日本的14%、5.7%、7.2%。
 
目前,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
 
“相信随着中国国内疫情的逐渐平复,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多元的开放平台必将为全球物价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张哲人表示。
 
中国始终实施负责任的货币政策
 
货币数量论的数学推导过程表明,在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货币供应量增速等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物价涨幅之和。张哲人表示,基于此,货币超发是通货膨胀产生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日益增强,过剩流动性叠加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给能源资源进口国带来很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在应对疫情期间,中国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搞大水漫灌,而是强调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张哲人表示,宏观杠杆率是一国非金融部门总债务与GDP之比,反映了一国的总体债务情况,也是衡量货币政策是否合理适度的重要指标。
 
具体而言,2020年,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宏观杠杆率出现上升。当年四季度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宏观杠杆率由升转降,此后保持连续下降的态势,至2021年末为272.5%,比上年末降低7.7个百分点。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也低于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张哲人表示,综合来看,此次全球各国的通胀压力加大,背后的原因还是发达国家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但推高了国内需求,而且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再叠加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非经济因素,使得供求关系持续偏紧,最终推高了物价水平。
 
“近期,为应对高通胀,发达国家央行纷纷开启加息进程,又给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带来新的风险。”张哲人认为,中国始终实施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不但促进了国内经济恢复和物价稳定,也为全球物价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