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落实细化稳经济政策 各地放出这些大招 详情

落实细化稳经济政策 各地放出这些大招

第一财经 祝嫣然 / 2022-06-10 17:15:48
国务院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发布以来,已有十多个省份相继出台相关的实施方案、配套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围绕促进消费扩大投资、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纾困市场主体等关键领域,拿出了一批超常规举措,力促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
 
6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的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经济景气水平已有所改善。从先行指标来看,2022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
 
业内分析,本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进入恢复重振期,稳住经济基本盘成为各部门经济工作的主线,狠抓政策落实成为各方关注重点。要以更大力度有效应对三重压力,尽快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促消费、扩大有效投资
 
国务院5月底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涉及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六方面,共33项具体措施。
 
近期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12个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开展专项督查。国常会指出,从督查情况看,各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多数地方出台了配套举措,助推经济运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场信心增强。同时也发现有的地方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不精准、工作简单化“一刀切”、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
 
国常会要求,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举措。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地方尚未出台配套政策的、部门尚未出台实施细则的,要尽快推出。对这次督查中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该完善的完善。
 
在各地出台的举措中,基建投资被地方政府普遍视为稳增长的抓手。多省份在中央明确的水利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内,细化本地区的重点项目清单,此外新能源、数字新基建也被多省份纳入方案之中。
 
其中,青海提出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在完成2022年1500公里任务的基础上,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辽宁明确推动核电、抽水蓄能、高压输电、LNG储气、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24个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尽快实施;广东提出,支持银行机构精准对接广东省1570个重点项目和103个关键项目以及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项目。
 
不少省份还提出超越全年目标。比如,广东省提出对重点项目将按照“在建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计划120%以上、计划新开工项目年底前全部开工”的目标全力加快建设。海南省将全省全年投资增速目标由8%提高到10%,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量,力争全年“五网”(指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
 
促进消费方面,各地普遍重视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山东省商务厅发布《山东省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燃油车、二手车的消费者提供不同档次的消费券。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消费恢复提振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将开展“汽车焕新”、“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活动,并支持住宿、餐饮、零售、文旅、体育消费。
 
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提到,大力促进汽车消费和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计划。
 
部分有财力的省份在中央部署放宽汽车限购指标等政策基础上,推出本地区的奖补政策。广东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对报废或转出粤牌旧车、同时在省内购买推广型新车并在省内上牌的,给予每辆3000元~1万元补贴,6月底前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车的,给予每辆8000元补贴。
 
此外,端午假期前后,贵州、东莞、郑州、成都等多个省市开启了一轮发放消费券的小高潮,数额从千万元到亿元不等,既覆盖了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领域,也有餐饮等日常消费领域。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疫情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北京、上海等经济重镇疫情都已接近尾声,商超、餐厅等线下消费场所也基本恢复,加上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人员和要素流动限制或明显减少,这对消费恢复形成支撑。但疫情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不会很快消失,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也会推高储蓄需求,对消费产生滞后间接冲击,制约消费回升力度。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是“快变量”,消费是“慢变量”,短期之内基建投资力度更大、节奏更快,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投资范围将扩大到惠民生、补短板领域。长期来看要有针对性降低消费成本以释放居民消费需求,比如采用消费券或补贴的方式鼓励大宗消费,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消费意愿。
 
稳就业、纾困市场主体
 
如何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渡过难关是当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疫情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稳定产生的冲击持续加大,今年前4个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
 
其中,我国青年失业率同比出现了大幅上升,4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上升到了18.2%,到今年7月,高达千万的高校毕业生将走出校园,未来两个季度,我国的就业形势将持续承压。
 
在各地的稳经济政策中,稳就业是重中之重。河南省出台了16条政策措施稳就业,包括加大“降、返、缓”政策支持力度,对贷款到期但还本困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安排,努力开发3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等。
 
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贵州提高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补贴标准,将2023届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标准提高到每人1500元,并确保2022年~2023年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毕业生规模不减少。
 
安徽要求针对青年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在以往每年募集青年见习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各5万个左右的基础上,2022年在街道社区开发疫情防控员、社区管理员、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3万个以上。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多出167万人,本年度待就业人数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76万人,而疫情之下市场主体尤其是吸纳就业贡献度最大的中小企业受到冲击,减少了岗位供给能力,供需的平衡受到较大冲击。要进一步关注延迟就业和慢就业毕业生,允许他们与应届毕业生享有相应的求职资格和服务待遇。
 
稳增长、稳就业的关键是稳市场主体。天津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许颖悟日前表示,在基层调研中,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反映最集中、最期盼政府出台的是减税降费、减房租、稳岗返还、金融支持等政策,这些政策可以快速增加市场主体现金流,帮助市场主体恢复活力。
 
在天津稳经济“35条”中,为市场主体解难纾困的政策措施有18条。比如,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已实施制造业等6个行业留抵退税政策基础上,将政策范围扩展到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7个行业。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三项社会保险缓缴政策。
 
餐饮、文化旅游等特困行业是帮扶的重点。江西通过建立重点文旅企业项目帮扶机制,筛选全省重点文旅项目,实行机关干部“一对一”挂点帮扶,帮助协调处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动项目落地。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告诉记者,一揽子措施的逐步落地,将充分地改善当前市场主体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也会进一步加快受疫情影响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和修复。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