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本轮疫情对在上海外资企业的影响分析 详情

本轮疫情对在上海外资企业的影响分析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 2022-06-09 11:23:59
日前,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了“如何看待当前部分中外企业向外迁移”视频研讨会。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等专家学者、企业家作了发言,下面是他发言的记录稿。研讨会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主持。
 
企业外迁这个题目也是我常年关注的。我1996年加入上海市外资委,以后一直都在外商投资领域。这次上海的疫情,应该说对外商投资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在疫情中,很多跨国公司的老总都跟我有非常密切的互动,把他们的一些想法、企业的一些动向跟我交流。另外,央媒,上海本地的媒体,也有很多对我的采访。我想把这段时间里我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思考,跟大家沟通一下。
 
首先是我的观点,我觉得这次的疫情,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应该说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或者说上海从浦东开发开放30年,挑战最大的一次。前面也讲到了,因为我一直在做外资的工作,从上海市外资委,后来叫商务委,2011年到2016年,我也在商务部的外资司工作,也是主管政策,包括统计这方面。我们在30年到40年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包括在政治外交方面,这个过程中间,其实也面临过很多挑战。但是我的直观感受,这次影响,应该是过去30年史无前例的,这次影响非常大的。我非常赞同前面陈琦伟老师讲的,对这次的影响,我们千万不能低估,需要非常认真的去分析,怎么样去应对。
 
接下来我主要讲两个方面,其实讲外迁之前,我想先讲实际上最近这几年,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意愿是下降的,我觉得我们其实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企业外迁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跨国公司还来不来的问题,这个问题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虽然这几年,大家如果去看统计数据,我们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一直在增长,但是这个增长背后,跨国公司的投资意愿是下降的,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我们国内的企业境外融资部分在增加的,因为我们统计外商直接投资,它只要是资本在直接投资的领域,跨境发生了流动,我们就把它纳入统计。所以我们看到了数据在增长。举个例子,比如说上海某一个互联网平台的境外融资额,最后纳入统计,是55亿美元。美国在上海投资最大的几家企业,通用汽车,迪斯尼,都没有超过55亿美元,一般就是30亿美元左右。这几年利用外资的数据在增长,但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意愿是下降的,这是大家要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讲一讲外迁的问题。还是要深入来看,前面各位专家讲的,我也非常赞同。首先要把外商投资区分为两类,一部分是面向国内市场,这是因为我们的单一超大规模的市场,这部分的外资是不会走的。另外一部分,它是面向全球的,是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这次的疫情对这部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前面徐奇渊回顾了外资企业外迁整个的历史,因为我一直做这个工作,我也非常赞同。其实外迁,要推到差不多2008年,因为我们劳动法,以及我们当时的两税合一,提高了成本,最早的一些外迁实际上是经济因素导致的。然后就是政治外交的因素,包括2013年中日之间钓鱼岛的事,以及2016年以后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最近这段时间,出现的第三个因素是供应链风险,特别是在疫情,当然还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两个因素叠加起来,跨国公司在供应链的效益和韧性(或稳定性)之间,要进行一个平衡。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跨国公司向外转移的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在面向全球市场的这个部分,我进一步把它细分成两块,第一块,就是大家前面讲到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我看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移是一个趋势。实际上从2008年以来,外迁的主要企业还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包括一些港澳台的,包括日本、韩国的生产加工企业,欧美企业转移相对比较少。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还有一类也是以全球市场为主的,但是它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这一块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如果这一块的企业因为供应链的原因对外转移,这对我们经济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家芬兰企业,是做造纸机械的,13米宽的纸张幅度,110多米长的设备,基本上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长度,在我们上海生产,一年八套,四套在国内,四套要出口到南美。这样的企业还不是一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我专门问过他们,整个配套的零部件都是来自长三角。所以这对我们经济,对我们就业,对国内的这些产业链上配套企业的命运,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现在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政策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再举几个数据,我们出口的依存度,这些年一直在下降,现在只有18.5%了。外资企业在我们出口中间的地位,上海三分之二的进出口是由外商投资创造的。我们协会每年做一个上海外企百强的榜单,外资进出口百强的前100家企业占了上海外资进出口的50%以上。上海的外贸进出口差不多占全国的10%,如果这么算,上海TOP100的外资进出口企业占了整个中国进出口的3.3%,就是这么重要的位置。如果这样一些企业因为供应链,包括其他一些政治因素,发生了外迁,那么对我们整个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讲三驾马车,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在疫情之后是非常明显的,实际上疫情之前几年,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是负的。如果贡献出口的这部分外资企业再转移的话,对我们的影响会非常大,包括就业等等。所以,当我们讨论外迁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资本的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但是对外资来讲,它转出去就转出去了。不像我们很多国内企业,可能把一部分生产制造放在外面,但是把研发等放在国内的,总体上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一种安排。但是对外资来讲,它走了就是走了。
 
简单的一个总结,结论就是说,这次上海的疫情对整个上海,包括长三角外商投资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要特别对那些以全球市场为主的企业,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给予重点关注,因为他们在我们的整个经济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乔依德:我对黄峰提一个问题。你刚才也讲到了,这次我们对疫情的应对给外资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的问题是,现在复工复产了,如果在今后半年当中没有出现大的反扑,你觉得会不会对外资企业之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所消解?或者能使外资高科技企业更安心地留下来?
 
黄峰:谢谢乔老师这个非常好的问题。我觉得未来的3到6个月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段。今天早上,在我们这个会议开始之前,我们一家会员的中国区总裁从日本给我发了一个消息,他说:现在日本的企业,马上撤出是不会的,但是他们在非常认真地讨论、研究这件事,后面就会有下一步的行动。回答你的问题,我一直是这个观点,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是这个观点,现在抓紧复工复产,帮助企业及时止损,为他们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条件,这是我们最首要的任务,其次才是出台政策。除了政策之外,我们还要有一些动作,要有一些姿态,要去安抚外资企业。大家也知道,在疫情中间有些外企的高管都已经离开上海了。这实际上是一个人心的问题。怎样去安抚企业,怎样去争取人心,这是未来三到六个月里,对上海也好,对中国也好,对外商投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姿态、我们的动作至少跟我们的政策同等重要,甚至可能更重要。因为现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一个信心的问题。
 
乔依德:关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应该做什么,你有什么看法?
 
黄峰:我觉得现在确实是比较难的一个局面吧。俄乌战争,再加上现在的疫情,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我觉得对中国来讲,也没有太多的选择,我们现在的表态和立场也已经非常清楚了。当然可能可以做一些小的方面,比如有一些人道主义的援助,但是我想大的基调是非常明确的。我觉得,还是首先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先做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